校友足迹:
品牌活动
【寻友记】魏立新(91届本,青海):重视农业 贡献才智
发布日期:2016-08-3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会

 

忆农大

19879月,19岁的魏立新乘着凉爽的秋风一路向东来到了北京这个令人向往的城市。

走在农大的小路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魏立新不禁想起来自己一个月前报志愿时的情景,高考成绩比较理想的他想去清华学建筑系,可这个想法被当了一辈子建筑工人的父亲打消,就在他还为自己的未来纠结时,在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同学的父亲告诉他去学习微生物,同学的父亲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而中国农业大学的微生物专业享誉全国,于是魏立新就果断地选择了中国农业大学。直到二十八年后的今天他也从来没有为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因为他在农大里接受了在微生物专业领域最好的教育,这对他今后的研究生涯打下了最扎实专业基础。

初来农大,学校的新图书馆刚刚建成,崭新的图书馆是当时北京高校中设备最先进,藏书最多的的图书馆,同学们在这里读书学习非常舒适。那时他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30块钱,这对于一个正在长身体的男孩子来说还是有点吃不饱饭,于是他加入了校田径队,这样每天可以有五毛钱的补助,靠着这些补助他在吃饱了饭的同时锻炼了身体,他曾经在北京高校400米中长跑的男子组比赛中获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

在农大学习生活的那段时光是他青春中不可磨灭的一段美好记忆,在二十八年后的今天他仍然很感谢母校对他的培育。

出国之旅

魏立新老师在美国及欧洲做过四年的访问学者,在我们看来,求学国外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例如不适应当地的生活、文化交流的困难等等。于是,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态就魏老师在国外求学的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经过访问了他。然而他的回答却令我们吃惊,他说:国外求学哪有什么困难,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这些都是应该存在的啊!如果没有这些差异,那我们为何还要出国学习呢?

在德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魏老师怀念家乡的饺子,然而在德国想吃到饺子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德国是找不到饺子皮的,都得自己做,而做饺子皮又需要擀面杖,魏老师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核心就是擀面杖,最后他用拖把的棍子做成了一根擀面杖,饺子问题也就解决了。大多数人在国外吃不上饺子也就放弃了,而魏老师却选择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就是真正大智之人,他的成功不仅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生活中也乐于做别人不会做的事,在面临问题的时候,也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问题的关键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在经历了国外的学习生活之旅后魏老师告诉我们要感恩自己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自由的国度,感恩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年代,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梦想。

命运、使命

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如今农业似乎总是与落后、闭塞联系在一起,这可能是很多农大学子心中的一块乌云。而魏立新老师却告诉我们要以平常心去看待这个问题,他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一克金子市值200元,而一斤的大米却只有几块钱,但这两种东西若要二选其一我们一定选择的是大米,因为它是我们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东西。从这个例子中我们要明白的道理就是重要的东西不能贵,如阳光,空气,水,以及粮食。试想,当大米与黄金等价时,国民生活必将无法保证,生活必将一片混乱。所以农业作为国民生活的最基础的产业,像现在这样不被大多数人重视,不被大多数人担忧是正常的。我想作为农大人我们一定要摆正心态,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骄傲,心底怀着解民生之多艰的一份美好愿望踏踏实实做事,让农业永远不会成为国民所担忧的话题,这样才是我们作为农大人的一份成功。

魏老师在藏药研究方面成果突出。提及科研道路,魏老师认为,是责任和命运的共同推动,使他走到了今天。当国家的科研重任落到肩头,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产生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强烈的自信,使他相信他所做的,只有他能做成功。对于研究项目的选择,他认为是命运的选择,也是国家的选择。有些项目并非仅仅是他自己选择的,国家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选择了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于是魏老师义无反顾的选择并接受挑战,贡献着他的才智。

魏老师正是这样的人,为了责任,为了国家,义无反顾的接受重重挑战,并乐此不疲的努力解决问题。他常常说的就是:我现在做的,我相信只有我能做成功。过去前辈们没能解决的,我相信我们能解决。

  

 

校友简介:

魏立新,199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原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藏药学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所藏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第九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民族医药和中药标准物质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评委,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药理学会高级会员,中科院兰州分院和青海省青联委员等。 2004年以来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12项。

 

寻访校友小队:队长:于英钗,副队长:付汪蓉、勾邦睿,队员:郑静、陈登金、郭天龙、杨潘、房志达、高睿、鲍镟斌、胡风,林玉、白宜冬,黄灿、吴鹏飞、杨艺涵、孙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