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中国农业大学校友网(旧)
校友会客厅·卢凤君教授:涉农产业链与乡村振兴的系统思考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2019-12-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会

12月4日下午,第八期CAU校友会客厅——“涉农产业链与乡村振兴的系统思考”主题讲座于东校区旧图书馆报告厅举行,经济管理学院卢凤君教授为本期活动主讲人。本期校友会客厅也是校友工作办公室首次探索采取与相关学院教师党支部共建的形式,以支部共建为纽带,以“校友办+校友+学院(学科专业)”的模式,期望能通过充分发挥母校经营管理领域专家学者智力优势,拓展校友视野,使校友有机会结合自身创业或管理实践到母校“回炉充电”,从而将“服务校友、帮助校友”的宗旨通过这样的实践方式,做好实事、落到实处。经管学院职教工党员,十余位相关行业领域创业或从事管理工作的校友及部分对创业感兴趣的在校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主讲人简介:

卢凤君,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涉农产业链和供应链管理、区域农业和现代园区发展战略规划、企业战略管理与创新思想方法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从理念思路创新、组织机制创新和路径模式创新等研究视角,始终围绕着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综合推广等重点工作,已经形成了项目策划、解决方案和管理运营三位一体的体系化的思想方法体系。


本次主题讲座从四部分展开,逐一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和实践在经济、生活、文明中的表现,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的创新理论和创新方法,围绕着现状问题、特征规律、战略突破和路径创新等,提出了创新的思路和流程,为我国涉农企业的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


一、规划编制,布局部署,引导乡村振兴


卢教授从宏观角度提出了“从树倒森林”的系统工程的概念,强调乡村振兴要从整体进行规划,然后根据部署一步步去完成,这样也能给后人留有发挥的余地,让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卢教授从自身经历出发,他曾帮助太原一个乡镇的花卉产业园做改革提升,结果第三年就拿到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荣誉称号,三年时间这里就聚集了十多个企业;在包头,他指导农牧规划,加工规划,扶贫脱困规划,最终这里变成了农业科技园区,这些都表明要用经济的方式思考农业问题,引导乡村振兴。


二、欧洲研修,开阔视野,学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空间发展思路上,卢教授提出了“蜜蜂”的仿生学概念:蜜蜂飞过越远的路程,做越多的功,产生的能量也是越大的。要将这种仿生精神应用到将乡村振兴中,进行仿生物的实践,而不仅仅是自我消耗。


城乡融合的上升空间和产业的影响力是呈正相关的,许多特色小镇建设缺少产业支持,无法支撑自身的长足发展。这就需要城镇企业和乡村特色共享共建,他还将自己去欧洲调研的经历与企业乡村的互补相类比,奥地利流域开发带动产业兴旺,生态文明商业文明良性互促,气候文化流域经济融合共生,这种气候经济的地理自然生态环境、文化经济的商业开发运营模式和流域经济的多维一体发展模式,造就了城乡之间彼此不可或缺,同时也推动着彼此向前发展。


此外,他还提出关于建立中奥(奥地利)高级咨询,构建乡村振兴融合交流的平台的美好前景,中奥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互帮互鉴,实现乡村振兴的共赢。


三、体系融合,集聚智本,赋能乡村振兴


对于产业体系融合,卢教授主要介绍了“一二三”融合的集群式发展模式,即面向都市精准定位的短链体验消费模式,农旅康养结合的小镇与区域化发展模式,另外他还介绍了“三生”空间的概念,即生产、生活、生态一体的空间。


在欧洲,不管城市与乡村,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是没有差异的,生活质量只有通过发展来实现,发展是硬道理,农村也要讲究生活质量,因为本地人生活质量的满足感是内源动力,也是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更是乡村振兴追求的目标。


在服务社会与人才培养方面,卢凤君还总结出“七句话”,把关系生态转动起来,与宇宙万物交互赋能;把体系升级螺旋起来,与宏观环境交互赋能;把系统功效循环起来,与中观组织交互赋能;把板块价值链结起来,与微观机制交互赋能;把模块能力创建起来,与结构契约交互赋能;把要素质量提高起来,与基因编序交互赋能;把元素作用激活起来,与量子纠缠交互赋能。


四、链网联通,增值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卢教授强调在大数据时代,产业链的逻辑分析较以往无疑变得简单快捷,他着重介绍了涉农产业链中的中观组织,即理解传达宏观的的理念,作为纽带,为宏观和微观提供平台的一个群体。最后卢凤君教授还向大家简单介绍了涉农产业链中的龙族效应,即带动产业链,打造拳头产品,提供增值服务。



讲座结束后,在场教师和参会校友、学生们都表示意犹未尽,数位校友表示希望后续和卢教授进行更多更深一步的交流。在交流阶段,多位校友向卢教授提问请教,卢教授也用十分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幽默风趣的例子向提问者们一一解答。会后,大家一起在老图书馆报告厅门前合影留恋。




文字/编辑:杜苁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