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在学校广大校友中引起强烈反响。校友们表示,这是30万中国农大校友的无上光荣,将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秉承母校“解民生之多艰 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通过科技小院,在田间地头解民生、治学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得知大家通过学校设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我很欣慰。”
曾作为科技小院建设者的2020届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毕业生王晓奕校友表示,在驻村的两年间,亲身感受了农民的辛苦、智慧与赤诚,只有与农民一起“汗滴禾下土”,才真知“粒粒皆辛苦”。书本中的内容在实践中被我们和农民一同灵活运用,创造出了新天地,让我们由衷感受到丰收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我们为乡村振兴这一大舞台中吹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奏歌。
“我是广西金穗科技小院培养的第一批研究生。总书记的回信令我倍感振奋,是对我们多年以来工作方式和成绩的高度肯定。”广西省南宁市隆安县“广西金穗科技小院”工程中心副主任、2019年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6届博士毕业生李宝深校友表示,“农村一线是非常好的沉浸式课堂,是研究成果的试金石,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的最佳舞台。我们愿号召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青年人敢担当,坚持实事求是、“自找苦吃”
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表示肯定。
对此,云圣智能创始人、2014届本科毕业生陈方平校友表示,吾辈青春逢盛世,展翅奋斗正当时。作为新时代中国科技青年的一员,就要勇于在关乎国计民生的一线实践中科学正确地追求真理、探索真理和运用真理。能吃苦、敢担当、心怀梦想、奋跃而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青春的力量!
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新疆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会长、2016届本科毕业生初雯雯校友表示,我和我的同事们深入祖国最北部山区,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从事一线自然保护工作,紧抓专业科研的同时挽起裤腿下地,用学到的专业知识保护祖国的绿水青山。未来,我会继续努力,沿着正确路径学以致用,思考如何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展现中国当年青年人的精气神。
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我现在从事奶牛育种工作,今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看到总书记给母校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倍受鼓舞和鞭策。”动物科技学院博士毕业生、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奶牛中心负责人李艳华表示,我将继续践行“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以种业科技创新为己任,聚焦我国种牛自主培育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为我国奶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实现核心种源自主可控而不懈奋斗。
西藏昌都市边坝县草卡镇党委书记、2011届本科毕业生王文星校友表示,虽然毕业到西藏基层工作十年有余,看到总书记的回信仍激动万分,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扎根边疆的信心,立志为雪域高原乡村振兴贡献农大学子应有的力量。
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国家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司、1995届本科毕业生曾佑志校友表示,乡村是大舞台、振兴是大文章,乡村振兴是一项大事业。作为农业院校毕业生和农业农村战线的工作者,我们一定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宏阔目标,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在乡村振兴的具体环节发力、具体领域深耕。“以农业强促国力强,以农村美促国家美,以农民富促国民富,这正是我们的使命”。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1998届本科毕业生陈红涛校友表示,作为农大校友,我深感振奋和鼓舞,倍感骄傲和自豪!作为助力中国乡村发展工作的一员,更感责任重大和使命光荣,我们将更好适应国家“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从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作用。
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助理、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会校友会秘书长、2008届硕士毕业生代明亮校友表示,总书记的回信既有对农大学子的肯定与鼓励,更有对学农、兴农的指导与期望,所有在一线从事农业科技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农大校友都会获得指路明灯与前进动力。我们将牢记母校“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继续发挥专业技术和行业经验优势,朝乾夕惕,时不我待,为农户排忧解难,为产业添砖加瓦,努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更多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