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农大之光
田波
发布日期:2012-01-1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网

田波
Tian  Bo
(1931-- )
田波,山东省桓台县人。生于1931年12月25日。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学家。
田波于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毒学研究室工作至今,现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81年至1993年先后在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植物病理系、德国杜赛尔多夫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美国马里兰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及威斯康星大学遗传系、英国苏格兰作物研究所等处做高级访问学者或客座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被选为《中国病毒学》杂志名誉主编。分别被推荐为美国病毒学会终身高级会员、印度病毒学会终身会员和国际类病毒工作委员会委员。他是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田波在1986年以前主要从事植物病毒和亚病毒(包括类病毒和病毒卫星)的研究。他首先进行的是马铃薯病毒与种薯退化关系的研究,阐明了花叶病毒、高温条件与马铃薯花叶型退化中的相互作用,所制定的中国"马铃薯无病毒原种生产原理和技术"在中国已广为推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0%,经济效益达10亿元。1983年,他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应用病毒卫星核糖核酸作为生防制剂防治植物病毒病,除在国内应用外,还转让给日本一食品工业株式会社。他系统研究了病毒卫星核糖核酸防治其辅助病毒病害的机理,提出了卫星核糖核酸干扰致病的外壳蛋白进入叶绿体的假说,其研究成果被国际著名教科书《植物病毒学》(R.E.F.Mattews著,第3版,1991年出版)引用。1986年后主要致力于分子病毒学和抗病毒与类病毒病的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其研究构建了表达黄瓜花叶病毒的卫星RNA和外壳蛋白的嵌合载体,并获得高抗黄瓜花叶病毒转基因烟草和番茄品系;还构建了抗水稻条纹和水稻矮缩病毒转基因水稻,并发现其抗性基因有沉默现象;他提出了转基因核酶对核内复制的病原更能发挥作用的设想,并提供了核酶能够在转基因马铃薯中完全抑制核内复制的类病毒的第一个例证,开辟了核酶应用的新途径。此后,他的研究方向转移到动物与人类的病毒及抗病毒病药物的研究。例如:从九肽库中筛选到一种在细胞系中抑制草鱼出血病病毒复制的特异多肽;从人源化抗体库中筛选到抗乙肝病毒(HBV)的单抗;首次从乙肝病毒(HBV)引起的肝癌组织中分离到与热休克蛋白gp96结合的病毒特肽,为开发治疗慢性乙肝和肝癌的药物奠定了基础。
田波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一至四等奖4项。1999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在国内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41篇被SCI收录;在SCI收录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2篇,并被引用百余次;以第一作者出版的专著和编著有8种。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