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农大之光
陈文新
发布日期:2012-01-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网

陈文新
Chen  Wenxin
(1926-- )
陈文新,女,湖南省浏阳县人。生于1926年9月23日。土壤微生物及细菌分类学家、农业教育家。
陈文新出生于革命烈士家庭。父亲陈昌曾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1930年遇难。她从小与母亲和姐姐相依为命,艰苦求生。1948年夏考入武汉大学。1953年考取留苏预备班,翌年到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读研。1958年获理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在北京农业大学工作至今。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自20世纪70年代,陈文新将科研锁定在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系上,先后主持国家科委、国家自然基金委一系列课题及国际合作项目,其成果获省部级一、二等奖6项,并获200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完成全国范围内豆科植物结瘤情况调查,分离根瘤菌6 000多株,建立了目前世界最大的根瘤菌菌库,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根瘤菌种质资源。她带领学生并组织全国同行完成了全国32个省(市)700个县豆科植物结瘤情况调查,其足迹遍布中国所有的气候带和不同的地形地势区域,采集根瘤标本7 000多份,其中300多种植物结瘤情况未见记载;分离出根瘤菌入库保6 000多株(国际公认最大的美国USDA菌库存量为4 016株);对2 000株菌100多项表型性状分析中发现一批耐酸、耐碱、耐盐、耐高温或低温下生长的根瘤菌,其抗逆性高于已报道过的;建立起目前世界上菌株最多、其性状信息最丰富的根瘤菌资源数据库。这批菌已开始用于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效果显著。
率先在中国建立具世界先进水平的细菌分子分类实验室,确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根瘤菌分类、鉴定技术方法,描述并发表根瘤菌新属2个、新种15个。她创建了现代细菌分类实验室,确立了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根瘤菌分类技术方法及数据处理程序。该实验室是目前国际上两个最主要的根瘤菌分类实验室之一(另一个在比利时)。她带率课题组对2 000株根瘤菌进行多相分类研究,描述并发表2个新属(中华根瘤菌、中慢生根瘤菌)、15个新种, 占1984年以来国际上所发表根瘤菌属的1/2, 种的1/3。
在理论上获得根瘤菌和宿主共生性与地理来源相关的新观念并对根瘤菌选种提出新见解。基于对大量根瘤菌分类研究结果与宿主植物物种和生态条件综合分析,证明了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可与不同的根瘤菌结瘤固氮;得出"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因生态环境的差异而具有多样性"的新观念,进而提出:在新区种植豆科植物进行根瘤菌选种时, 必须针对生态环境及宿主植物选择最佳匹配的根瘤菌;植物不同品种与不同根瘤菌共生,有效性差异很大,选种时必须针对植物品种进行匹配,才能获得更好的共生固氮效果。
20多年来,陈文新培养博士、硕士50名,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多篇。1996年当选为国际根瘤菌/土壤杆菌分类分委会委员。1998年应邀请参与撰写国际大型微生物学工具书《Bergey’s Manual Systematic Bacteriology》第2版中根瘤菌部分。  
(才杰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