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农大之光
李景均
发布日期:2012-01-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网

李景均
Li Jingjun
(1912--2003)
李景均,出生在天津市。生于1912年10月27日,卒于2003年10月20日,享年91岁。群体遗传学家、人类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
李景均于1936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1937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植物育种系留学,1940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1年回国后任教于广西大学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1946年被聘为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农艺学系主任及农业试验站站长。1949年出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51年后历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生物统计系教授、主任,美国人类遗传学会主席,美国科学发展协会委员,美国控制遗传舞蹈病国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他还是意大利帕维亚大学、荷兰鹿特丹伊拉斯漠大学和美国十多所大学的访问教授。他曾被聘请为美国东部25所医院的癌症化疗小组的首席生物统计专家。美国匹兹堡大学曾授予他一枚勋章,以表彰他的杰出贡献。
在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和北京农业大学工作期间,李景均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为中国的遗传学、生物统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一批在中国农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专业人才。他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教授,而且是一位爱国的学者。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他满怀爱国热情,几经周折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解放战争时期,他积极支持爱国民主学生运动,并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做了许多工作。
李景均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群体遗传学和人类遗传学以及它们的研究方法学"统计学"。在群体遗传学方面,他的研究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群体的遗传平衡、遗传平衡的稳定性、群体的适合度、基因型相关、配子相关和近缘系间相关、基因频率估计,以及突变和选择的效应等群体遗传和进化的基因问题。其中以遗传平衡和群体适合度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集中表现在他所著的《群体遗传学》里。此书是首次向中国学术界介绍群体遗传学的论著,一经问世就被学术界公认为名著。美国伊利诺依大学的斯皮斯教授评论说:"这本书在群体遗传学领域内,可以说至少统治了20年。"他又说:"事实上,要是没有这本书,由费尔希、霍尔丹和赖特等科学巨匠创立的基本原理,直到1970年其他注意到这些原理的著作出现之前,还只能为少数人所理解",所以,"世界上整整一代遗传学家都从此书中获益"。在人类遗传学方面,他的主要工作是对有关人类家系的孟德尔式分离的研究,这涉及到人类许多遗传疾病的控制和防治,以及对诸如智力之类的复杂性状的基本科学认识,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在统计学方面,他的主要贡献是有关通径分析的应用和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其研究反映在《试验统计学导论》、《通径分析入门》和《不平衡资料的分析》等著作中。
李景均是一位学识渊博、富有正义感、热爱祖国的世界著名学者,是一代遗传学宗师,被誉为"中国遗传学之父"。由于他在遗传学方面造诣极深、贡献巨大、享有世界声誉,因而他是与谈家祯齐名的世界著名的遗传学家。他一生有论著143篇(部)。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