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农大之光
吴仲贤
发布日期:2012-01-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网

吴仲贤
Wu  Zhongxian
(1911-- )
吴仲贤,湖北省汉川县人。生于1911年5月12日。动物数量遗传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动物数量遗传学科的奠基人。
吴仲贤1933年毕业于武汉华中大学生物系,获生物科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5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专攻动物遗传学,193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9年回国后历任西北农学院教授、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兼畜牧系主任。1949年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56年被评定为二级教授)兼畜牧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院副院长。他还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数量遗传学研究会理事长等职。1982年10月,他参加了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第二届遗传学应用于畜牧生产会议",他的论文被收录到会议论文集。1986年7月,他参加了在美国召开的"世界第三届遗传学应用于畜牧生产会议",并发表了论文。1987年,他应美国邀请,参加了在北卡罗来纳州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数量遗传学会议",并宣读了论文。
吴仲贤的主要学术贡献为:在家畜饲养学中,他建议用"马力小时"作为衡量马的工作单位,以代替"英尺磅"或"公斤公里"。在家畜育种学中,他推导出各种主要畜禽繁殖速率的公式,并算出历年繁殖数的总表。根据这些表格可以直接查出按一定的生殖率和成活率,在一定的使用年限内可以达到繁殖总头数。这对制定牧场计划时是非常有用的。在估测遗传值(或称育种值)方面。他把根据各种资料综合评定家畜家禽数量性状的遗传值的方法都公式化。他提出根据畜禽本身、谱系、全同胞、半同胞和后裔的全面资料来进行评定。在杂交育种中,他摈弃了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来分析杂种优势的方法。他利用"杂种遗传力"的概念把遗传效应分为加性的和非加性的,从而大大的简化了推导过程和计算公式,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杂种优势的预测。1977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著??《统计遗传学》。
在教育思想上,吴仲贤认为生物科学要以精确科学即数、理、化为基础才能深入,因此大学生必须有较全面的训练。他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原理,把评定畜禽数量性状的遗传值公式化,并利用"杂种遗传力"的概念,提出杂种优势预测的新方法,为中国动物遗传育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仲贤培养了一大批数量遗传学接班人和学科带头人。到目前为止,全国许多高等农业院校、研究所以及种用畜禽场等都拥有数量遗传学的骨干力量,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已是知名的专家、教授,如吴常信、盛志廉等,虽然他们中间有的人改学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有的改学数理统计,然而都是在相邻近的学科领域内,中国自己的数量遗传学队伍愈来愈壮大,无论在教学、科研或生产上都是我国畜禽育种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李志民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