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农大之光
唐川
发布日期:2012-01-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网

唐川
Tang Chuan
(1910--2000)
唐川,又名唐杰侯,湖南省溆浦县人。生于1910年,卒于2000年2月1日,享年90岁。农业科学家、农业科技管理专家。
唐川于1935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艺学系,并留校任教。1939年后历任陕甘宁边区农校教员兼农场主任、东北局财经办事处研究员、佳木斯农事试验场场长、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及党组书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及党委书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第一和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并曾兼任沈阳农学院副院长和东北农学院副院长。1981年后担任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并被聘请为吉林省人民政府顾问,享受副省级(副部级)待遇。他还曾担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及荣誉理事、吉林省农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他被列入《中国名人录》。
早年,唐川主要从事农业教育工作和小麦、烟草、甘蔗的研究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解决陕甘宁边区军民的穿衣问题,他总结出促进棉花早熟生产栽培技术,使边区棉花种植面积由1939年不足4 000亩发展到1946年的350 000亩,实现了棉花基本自给。1945年1月,他被陕甘宁边区政府授予"特等农业技师"光荣称号(当时边区荣获该称号的知识分子只有几个),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的亲切接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唐川致力于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组织领导与研究工作。他以卓越的见识和渊博的知识,首先做出了在收集、整理农家品种的基础上开展作物杂交育种工作的决策。接着,他组织领导了联合号铲趟机的研制,对东北地区土壤的考察,小麦抗锈品种的研究,大豆、水稻丰产品种的选育,东北细毛羊、草原红牛的选育,机械化耕作等项目的攻关,对恢复、发展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省的农牧业生产起到了重大作用。他首创并实施了在东北地区统一计划、分工协作、联合检查、共同总结的科研管理方法。
唐川极为重视和爱护知识分子。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造就了一支优秀的科技队伍。
唐川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他曾5次以团长、学术秘书等身份率领或参加中国代表团赴保加利亚、前民主德国、前苏联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他也多次邀请、接待来访的外国专家、学者和友好人士。因此,提高了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誉。
唐川最令人尊敬的,是他一生淡泊名利,甘为农业、农民服务的品德与人格。他生前曾多次说过:"我从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把一切都交给了党。我一生别无所求,能为党、国家、人民做点事就是我的心愿。"在6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恪守自己的信念,默默地工作,将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无私地奉献给祖国和他热爱的事业。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