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农大之光
杨昌业
发布日期:2012-01-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网

杨昌业
Yang Changye
(1907--1998)
杨昌业,曾用名杨勤初,江苏省无锡市人。生于1907年6月17日,卒于1998年6月7日,享年91岁。农业气象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农业气象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杨昌业于1927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地理系气象专业,师承竺可桢教授,1931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32年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1935年后历任厦门大学理学院讲师兼气象台主任、中央研究院定海测候所主任、福建省气象局技正、南京临时大学气象系教授等职。1946年被聘为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学系副教授和国立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副教授。1949年9月被聘为北京农业大学森林学系副教授,1952年晋升为教授。
杨昌业最具代表性的贡献是创建新中国第一个农业气象专业。20世纪50年代初期,根据卓越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和涂长望的建议,他在北京农业大学着手筹建新中国第一个农业气象专业。他于1953年开始招收农业气象专业研究生,为创建农业气象专业培养师资。1956年,中国第一个农业气象专业正式成立。当时,专业教材很匮乏,可资借鉴、可供参考的资料很少,因而,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都要从零开始。为此,他经过深入的调查、咨询、研究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最终制定了农业气象专业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方案。几十年的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成果,北京农业大学为国家培养了近500名高水平的农业气象专业人才,为中国农业气象工作奠定了基础。
杨昌业多年致力于农业气象的教学与科研。最初,重点从事气象理论??天气惰性论的研究。1949年至1966年,他承担了较多的教学工作,讲授过"气象学及气候学"、"农业气象统计"、"气候学方法"、"气候资源和最优决策"、"农业气象和系统工程"等课程。这期间,他的研究工作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取得较大成绩。1958年他写出了题为《小气候和农业》的论著,在书中他论述了地形和土壤小气候在农业上的应用,作物小气候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保护地小气候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等,为日后的农业气象和农业小气候学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初期,他首先提出:"研究气象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要用概率统计方法。"他还首先为农业气象系首届本科生开设"气候统计学"课,并编写出第一本教材。1964年,他将美国生态学家诺顿逊应用气候相似理论和方法指导作物引种和区划的思路介绍到国内。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阐述要正确运用统计学,指出农业气象要从定性走向定量的必要性。他还对较长时间内全国农业院校学生不上统计课提出批评。他曾撰文阐述农业气象统计方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指出统计学是从事农业气象工作和研究的工具,并呼吁在农业气象研究和实际工作中要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等。
杨昌业终生酷爱读书,淡泊名利。他不忘恩师竺可桢的谆谆教诲与诚挚帮助,每逢节假日总忘不了去拜望恩师。他尊师重教的品格,深深影响着后人、教育着后人。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