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农大之光
汪德耀
发布日期:2012-01-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网

汪德耀
Wang Deyao
(1903--2000)
汪德耀,字伯明,江苏省灌云县人。生于1903年2月8日,卒于2000年10月12日,享年97岁。细胞生物学家、动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细胞生物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
汪德耀少年时期即投身于伟大的五四运动,曾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青年运动领导者赵世炎一起,作为当时仅有的两名中学生代表,参加与北洋政府当局的谈判。1921年赴法国中法大学求学,专攻生物学。1924年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后,到巴黎大学攻读细胞学。1925年先后在法国科学院的刊物上发表4篇有创意的论文。1926年作为中国惟一代表赴捷克都城布拉克参加国际解剖学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获得好评,当选为国际解剖学者学会会员和法国巴黎生物学会会员。1928年又作为中国的惟一代表,到法国波尔多参加国际解剖学者学术会议。1929年,他拜访了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与其成为忘年之交。1930年,他再次拜访了罗曼?罗兰,并在其家中会见了印度圣雄甘地。1931年10月,他荣获法国国授巴黎大学博士学位,成为当时中国第一位细胞学博士,也是当时仅有的7位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和中国最早从事细胞学研究的学者之一。1932年至1941年,他先后历任国立北平大学生物系教授、国立北平研究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生物学系教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生物系教授等职。1941年4月,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地方性研究机构"福建省研究院",任院长兼动物研究所研究员。1943年后,他出任国立厦门大学教授并先后兼任生物系主任、理工学院院长、代理校长、校长、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全力以赴进行学校建设,将3个学院9个系扩大为5个学院19个系,其中理学院的海洋学系、工学院的航空工程学系、商学院的国际贸易学系和法学院的南洋研究室为国内首创。除上述任职外,他还曾兼任一些社会与学术职务。
汪德耀从事细胞学及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60载,在动植物细胞质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曾荣获法国巴黎大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Berthlo的国家科研优秀成果奖。共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6部。其中,有的论文被中国细胞学界公认为是最早研究细胞质两种主要细胞器(线粒体系及液泡系)的创造性论文;有的论文给沉睡的中国细胞生物学界敲响了晨钟,引起全国许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在题为《一矢观、人体科学与人体学》的重要论文中,三次引用了汪德耀的论文《试论分子遗传学中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中的有关论述;有的论文表明他紧跟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前沿,向分子水平迈进。他主编的《普通细胞生物学》一书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他与人合著的《膜分子生物学》获得第十届"中国图书奖"。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