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农大之光
刘崇乐
发布日期:2012-01-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网

刘崇乐
Liu Chongle
(1901--1969)
刘崇乐,字觉民,祖籍为福建省闽侯 (福州市),出生在上海。生于1901年9月20日,卒于1969年1月6日,享年68岁。昆虫学家、教育家,中国昆虫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害虫生物防治研究的先驱者,中国资源昆虫学的开创者。
刘崇乐于1916年考入清华学校,以化学和生物学为主科。1920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1922年毕业后入该校的研究院专攻昆虫学, 1926年获博士学位。1926年9月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生物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北京静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东北大学生物学系系主任、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等职。1934年清华大学成立农业研究所,他被聘请创建昆虫学组。1935年再度赴美国进修。1937年被英国皇家昆虫学会接纳为会员。1946年被聘为国立清华大学农学院昆虫学系主任、教授。1947年10月第三次赴美国进修、考察。1949年10月出任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主任、教授兼昆虫学研究所所长。1950年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昆虫研究室研究员。1951年参加中国首次飞机灭蝗工作,为中国治蝗灭蝗首立战功,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1952年受命参加"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罪行调查团"前往中朝边境调查取证,以精湛的学识和辨析能力查获了美军投放的带菌昆虫,向国际科学委员会提出了有力的证据,揭露了其种种罪行。这一年,他以特邀代表身份参加了世界和平理事会柏林特别会议。1953年调任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学部委员)。1955年至1957年,他参加中苏云南热带生物资源的综合考察,任中方考察队队长。1958年后,他曾兼任中国科学院云南分院副院长、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等职。
刘崇乐是中国害虫生物防治研究的倡导者和先驱者。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开始了橘叶蛾的生物学、环境因子及寄生现象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他准备编纂世界性的研究天敌昆虫的文献目录,后因加拿大人汤姆孙的有关著作于1943年问世,他才放弃了这项工作。但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他仍继续致力于害虫的种类与防治的研究。他早年从事过中国膜翅目胡蜂总科昆虫分类工作和文献目录工作,后又从事文献资料比较多的鞘翅目瓢虫科昆虫的形态分类及生物学等诸方面的研究。他为中国瓢虫科昆虫系统分类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刘崇乐还是中国资源昆虫学发展的提倡者和开创者。他将资源昆虫学的内涵大大拓宽了,这是他在学术研究上的重要贡献之一。特别值得提到的是他关于紫胶虫和紫胶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他为首的科技人员,为中国紫胶虫的人工放养、产区的扩大、产量的提高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由于刘崇乐洞悉世界科技的发展状况和动态,赋有科学的预见性和创造性,因而他经常给青年们指出本学科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他所倡导的生物防除、资源昆虫、天敌昆虫、遗传基因、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都为日后的实践所证明其研究方向是正确的。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