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农大之光
余泽兰
发布日期:2012-01-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网

余泽兰
Yu Zelan
(1893--1956)
余泽兰,又名余兰圆,曾用名余馥庭,福建省古田县人。生于1893年6月11日,卒于1956年11月22日,享年63岁。化学家、化学教育家。
余泽兰于1918年从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毕业后,被选送美国公费留学。1919年获美国约翰霍布根大学科学学士学位,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农艺化学硕士学位,1922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农艺化学博士学位,并成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的研究人员,从此开始了在化学园地的辛勤耕耘。1923年至1950年,他历任美国嘉达惠公司研究师及分析主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州大学教授兼化学系主任、东北大学化学系教授、河北省立农学院化学教授、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农业化学系主任、北平大学酿造学教授兼工学院应用化学系主任、中国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北京大学理学院及工学院教授兼化学系主任、北洋大学(北平部)化工系教授、河北省立医学院化学教授等职。1950年至1956年,他出任北京农业大学农业化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为土壤农业化学系)教授。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在国际上均处于落后状态,余泽兰决心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改变这一局面,振兴中国的化学事业。为此,他选择了教书育人的道路。他辗转南北,受聘于十多所高等学校,讲授过"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农业化学"、"生物化学"、"营养化学"、"农产分析"、"农产制造"、"酿造学"、"肥料学"、"土壤学"等多门课程,在当时化学教育界有较高的声望。在教学生涯中,他编写、翻译了大量专业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参加新中国的教学改革工作,参与了卫生部主持编写的《生物化学名词汇编》的审定工作。正当他全力以赴投入工作时,却因患糖尿病医治无效,于1956年11月22日与世长辞。他一生共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余泽兰是中国早期化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比较广泛,涉及"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农业化学"等多方面。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他很重视化学实验和研究工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及时地将国外的化学学术成果译成中文介绍给国内同行,并不断吸取国外新知识来充实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一是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化学研究工作。为了学习和研究国外化学领域的新成果,他学习并掌握了英语、德语、日语、俄语四种外国语,可以熟练地进行翻译和写作。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他一贯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将化学理论运用到实用技术及实际工作中去,十分关注有实用价值的方法和技术。他除从事教学和科研外,还亲自投身于化工实业。例如,1942年至1943年,他为北京市东直门内文化工厂各种化工产品的制造工艺提供咨询; 1944年至1945年,他兼任北京利达制碱厂厂长、总技师,指导该厂用西山石灰石、大同烟煤以及汉沽芒硝生产碳酸钠等。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