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农大之光
俞大绂
发布日期:2012-01-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网

俞大绂
Yu Dafu
(1901--1993)
俞大绂,字叔佳,祖籍浙江省绍兴县,出生在江苏省南京市。生于1901年2月19日,卒于1993年5月15日,享年92岁。植物病理学家、微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植物病理学学科和农业微生物学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
俞大绂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俞明颐曾在湖南省和东北地区担任总办和镇守,其母曾广珊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的孙女。俞大绂192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1928年远渡重洋赴美国依阿华大学研究生院深造,193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及金钥匙奖,并成为美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员、美国西格玛赛荣誉学会会员和美国斐陶斐学会会员。1932年回国后,他历任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植物病理学研究室主任、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教授、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兼院长等职。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一直是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56年被评定为一级教授),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兼任北京农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校长、名誉校长。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学部委员),1956年被选为苏联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此外,他还兼任很多社会与学术职务。
1946年7月,俞大绂被任命为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院长时,百废待兴。在废墟上重建校舍,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尤其难者,是聘请一大批知名的、有真才实学的教授、学者来组建新的高等农业学府,甚为着重地物色了10个系的系主任人选。他认为,办好一所学校,最为重要的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在他主持下的农学院,其院系体制的确立与建设是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时期的重要贡献,而力争10系的完整体系对发展中国的高等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事业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设系之多、分科之细,为当时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之冠。其中,有些系为国内所仅有,有些系则以历史悠久而著称。另外,他不顾个人安危,保护农学院财产之事,也是十分令人钦佩的。
1980年1月,由年近八旬的俞大绂出任"文化大革命"后的北京农业大学第一任校长,可谓是众望所归。当时,他提出了农业大学的办学方向,认为农业大学实际上是农业科学技术大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与工的结合将会越来越紧密,因而,"农"与"工"结合才是方向。他还十分重视"团结"与"安定",视"团结"与"安定"为办好学校的"法宝"。
俞大绂一生致力于植物病理学和微生物学的研究,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很多成果在当时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10余篇,专著10部,译著8部。他提携后学不遗余力,可谓是桃李盈门。他是一位博学多闻、见多识广的科学家与教育家,被誉为学术上的"活字典"。进入耄耋之年后他仍勤奋地工作,深受师生的敬佩与景仰。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