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农大之光
许璇
发布日期:2012-01-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网

许璇
Xu Xuan
(1876--1934)
许璇,字叔玑,浙江省瑞安县人。生于1876年,卒于1934年11月9日,享年58岁。农学家、农业经济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农业经济学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许璇于1907年被公派留学日本,先入京都第三高等学校预备班,后入东京帝国大学农科,1913年获农学学士学位,并归国。回国后即被聘为国立北京大学校农科大学和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教授兼农场主任。1920年9月任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农学科教务主任。1927年6月任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教授兼农业社会系主任。1928年任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教务主任。1931年11月任浙江大学农学院院长。1925年至1934年,他连续被选为中华农学会干事长、委员长和理事长。他从事中国的农业教育与农业科学事业共计21年,职务经常变动,但他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直至病逝于案头。
许璇在国立北京大学校农科大学、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和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任职累计长达20年,并四次出任院长、校长,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越成就,为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他在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声望,被当年教育界誉为"罕有人物"、"一代宗师"。
1913年,许璇便开始主讲农业经济学,开"农业经济学"之先河。对其意义与范围,他明确指出:"将关于农业之经济行为及自此而生之种种关系视为社会现象,或国民经济现象观察之,并就其与一般社会之经济关系详加研究、记述或解说其状态,且探究其间所应有之经济原理及法则"。他还曾说过:"凡讲求农业经济者,宜外察世界经济之潮流,内审本国农业之状况,研求关于农业经济学之原理及法则,以资实地应用"。他注重农业生产实践,曾提出"融学术、教育与农村事业于一炉"的办学方针。他颇重视中国粮食问题,认为中国以农立国,几亿人民的生活全靠粮食,这个问题不解决,危机甚大。为此,他编著了《粮食问题》(商务印书馆1935年出版)一书。在书中,他写下了一般农业理论书籍罕见的话语:"中国粮食之一部分,向恃外国米麦为给源,至战时,势不得不力谋自给的图存,倘奖励粮食之代用法或混用法,或不至于匮乏,非力求节约不为功……此又必须有公正无私之官吏,为之督率,精明廉洁之警察为之监视,庶不至病国而扰民,凡此诸点,皆应早注意及之"。时至今日,暂且不评论其观点,其治学的态度,当为后人所敬佩与学习。关于粮食的问题,他主张实行粮食统制。
许璇在任教期间,不仅讲授农政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农业金融、农村合作、农业关税、土地问题、粮食问题等,而且还讲授地质学、气象学、畜产学等。这些课程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几乎是空白,收集和整理数据资料是十分困难的,可是他不畏艰难,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收集和整理各种数据资料,编写讲义。
许璇在当时的农学界有很高的威望,深受学校师生和农民的尊敬与爱戴。他去世后,国立北平大学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活动,举行了校葬,其规模前所未有。中华农学会为了纪念他,编辑、发行纪念专刊《中华农学会许叔玑先生纪念刊》;国立北平大学师生募捐集资,拟建立"许叔玑先生纪念堂"。同时,中华农学会设置"许叔玑奖学金"。 许璇墓现在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