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校友风采
值年返校
【值年返校·30年】时光不老,我们不散;不忘初心,继往开来——记土化89相识30周年温情再聚母校
发布日期:2019-08-1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会


2019年8月10日,京城的暑气在立秋之后仍未退去,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一群曾经在这里放飞青春的年轻人又聚在了一起:悉尼曹明华、深圳钟成熙、保山郭大仰、福州余德亿、慈溪吴华新、常德曾遥、保定谢建治、青岛何金明,还有当天返回合肥的谢鸿志、9号半夜不得不提前离开的连云港孙皓,加上毕业后留守京城的王艳芬、周家秋、吴静、高爱华、白俊松、曹兵、韩雪冬和周湧,大家又重新站在了班主任祖韬玉的身边。



30年前的9月,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中国农业大学土化系,在这里相识、相知(更有四对相爱、相守到了如今),共同开启了美好的4年大学生活:球场挥汗、食堂打饭、课堂睡觉、考试偷瞄,还有,6号楼后的露天电影、土化174的录像、3号楼下的夜半呼声、学生二食堂的交谊舞、水房里跑调儿的美声......


久别重逢的喜悦,冲淡了时差、洗去了疲劳;一个握手、一个拥抱,都是真情的流露;一声欢呼、一句问候,都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30年时光荏苒,母校的发展令大家惊叹:当年农业部属的北农大已经成为了“双一流”的中国农业大学,整个校园也早已焕然一新,复原的老校门、新建的校史馆、大气的理学楼,还有——已经成为网红的京城最美味的农大食堂......



30年后的今天,我们又像入学后的第一次班会一样的坐在一起,还是那些老师,只是鬓发皆白;还是那些学生,只是已到中年。回到学院,师生围坐,年逾八旬的曹一平、吴金绥伉俪,张福锁院士,李晓林、江荣风、夏利江、刘英、王秀岩和邵辉等老师,欣慰地慰问着这群曾经青葱的学生,赞许和祝福着这群不忘初心的学子。我们重新回到了 “曲周精神”的峥嵘岁月,进入了“科技小院”的热火场景,为曹先生以81岁高龄、坚持工作在服务农村农民一线的精神所感动,为刘英老师保存的我们的实验报告而盈泪......


 


老校门前,老师们成了大家争相合影的“模特”......



18:30,和园餐厅三楼宴会厅,一片喜气洋洋的热烈氛围下,曹一平、王秀岩、夏利江、刘英、邵辉等老师与我们共进晚餐,李国学老师也特意赶了过来。多年未见的师生,举杯欢庆,回忆当年,再叙师生情,同心话未来......


会场,当年的每个宿舍都自编自演了精彩小节目,曹明华的独唱、钟成熙郭大仰的小合唱、四位美女的三句半、人名猜谜......曹先生带领大家共同演唱的一曲《鸿雁》,把晚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晚宴之后,意犹未尽的同学们和祖老师继续聊着当年的话题:抽烟被罚款、集体剃光头被约谈、放录像挣班费、天津污水厂学习、集体骑游北京城......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传统活动:双升拖拉机,4人一伙,兵分两屋,有玩有看,好不热闹......


11日早8点,颐园食堂的美味早餐满足了每个同学的味觉享受,习习的凉风吹开了新的一天。一路欣赏着校园的美景,回忆着当年的故事,7号楼320/321、6号楼四层、5号楼西段、宿舍楼前的海棠树、黑枣树,教学楼旁的曲周治土碑、土化楼后新建的玫瑰园......



9点整,在蔡馆长的引领下,班主任祖韬玉和大家一起走进了校史馆,重温中国农大的辉煌历史,再启一段特殊的思想教育。中国农业大学的建校史是从1905年“京师大学堂”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亲自任命了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也是我们的大师姐......曲周县治理盐碱地的浩大工程,造福了农民、开创了农业领域的丰功伟绩......1995年5月,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大又展开了211、985、“双一流”的新的发展蓝图。



从“曲周精神,代代相传”,到“百年农大,砥砺奋进”,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份份珍贵资料、一个个感人故事......校史馆里的一切让我们无不感到震撼和鼓舞,更为自己是一名农大人感到自豪和骄傲!

……

相见时难别亦难,短短两天的相聚很快就结束了,再次举杯,又到了分别的时候……


同学之间虽不能常聚、且很难聚齐,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土化89,永远是最优秀的集体!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四年之约,毕业30年,大家再相聚!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中国农大校史上,一定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