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农大之光
校友故事
【校友故事】科技追梦人——严志萱:用科技为农民致富插上“金翅膀”
发布日期:2019-09-1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会


“这苗是哪一天种下的?”“现在哪个品种卖得好一些?”“番茄棚里超氧水用过了吗?”“用过和没用过相差多少?”……


热烈的阳光让人睁不开眼,曹宅郑果家庭农场大棚里的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严志萱一边仔细数着黄瓜藤上的叶片数,一边向农户询问着各种作物的种植情况。她心里牵挂的是在这里实施的“超氧水雾化防病在番茄生产上的研究”项目。


1963年出生的严志萱是金东区澧浦人,1985年从中国农业大学园艺技术推广专业毕业后,23岁的她到原金华县白龙桥农技站从事基层园林技术推广工作。没想到这一干,就是35年。


如今,她是浙江省第二届农业产业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专家、金东区农业产业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果蔬产业首席专家,也是金华市组织部、科技局“百名专家联百村帮千户”活动的结对帮扶专家、市食品安全专家,农民口中的“严大姐”。


穿梭在田间地头的科研人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30多年来,严志萱一直走在田间地头,引进示范多样化生产技术,关注蔬果生产情况,储备品种改良数据。经过多年的研究摸索,她选育的“金于夏芹”成为我省第一个自主选育的芹菜品种,开创了金东区自繁自育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的先例。


“当时进口的正大脆芹比较耐热,但是其品质在本地不是很能够被接受,而本地的土芹比较抗冻,却不适宜夏季种植,导致了金华本地夏秋季芹菜市场的空白。”严志萱分析说。她发现两个品种都存在缺陷,于是想到是否可以综合这两个品种的优势,选育出一个新品种,为农民增产增收。


2001年,严志萱就开始着手研究“金于夏芹品种选育与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应用研究及中试推广”课题,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她三天两头就跑到试验田里选育新品种,终于在2007年2月15日,金于夏芹品种认定成功,并且得到了广泛运用,同时这个项目也获得了金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严志萱孜孜不倦的工作也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在严志萱的不断努力下,她主持参与省市科研项目或示范推广项目40余项,取得省市科技成果奖15项,其中获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农业部农业丰收三等奖1项,省农业厅农业丰收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市金桥工程项目二等奖1项。


“农民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




“农民真的是很可爱!”在基层从事园林技术推广的30多年里,严志萱一直秉持着一个信念——“农民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蚕桑是严志萱的老本行,早年在白龙桥工作的时候,严志萱常常踩着一辆老自行车,穿梭在农户间。


为了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严志萱专门到省里请了专家现场指导,怎么样的基质好,怎么样的土质条件好,从品种引进到品种试种,再到后期蔬菜生长的长势如何,品种是否值得推广,严志萱都手把手帮农民严格审查把关。


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严志萱还帮农户们建立了微信群,把工作延伸到了农民需要的各个角落。一旦遇到雪灾、长时间的阴雨等灾情,严志萱就和农民一起成为了“最忙碌的人”,经常奔走在各个基地,分析作物的生长情况,给农户提供有效的挽救方法和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


科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服务农村、支农惠农是我工作的宗旨。”这些年来,严志萱深入基层,立足服务农民,助力乡村振兴,引进蔬菜新品种100余个,推广应用嫁接技术8000余亩,培育工厂化育苗基地1个,2013年以来,平均每年穴盘育苗1000多万株(包括嫁接苗),平均每年推广5000余亩。仅在2009-2013年期间,严志萱在金华市累计示范推广设施蔬菜生产技术集成面积就达到了37.36万亩,增加纯收益5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接下来,严志萱计划将“超氧水雾化在番茄生产上的研究”项目进一步完善,并尝试在水果上进行相关探索。“通过这些探索,希望让农产品更加安全,也农民获得更多的效益。”严志萱的努力为农民增收致富插上了一双“金翅膀”。



文章来源:金华市科协  2019-09-03 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