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朱之悌
Zhu Zhiti
(1929--2005)
朱之悌,湖南省长沙市人。生于1929年10月1日,卒于2005年1月22日,享年76岁。林木遗传育种学家、林业教育家。
朱之悌1950年秋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4年后毕业。1957年赴前苏联莫斯科林学院深造,1961年获副博士学位回到北京林学院任教。1985晋升为教授,1988年荣获林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0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短周期工业用材林新品种选育"启动,朱之悌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他加倍努力工作,建树颇丰。在他主持的毛白杨新品种选育专题中,"毛白杨幼化繁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年);"毛白杨基因资源收集与保存"获林业部一等奖(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毛白杨多圃配套育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黄淮海农业开发"获国务院二等奖(1988年);朱之悌个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1年)。
1980年开始,朱之悌负责国家攻关课题"毛白杨短周期纸浆材新品种选育"。经18年努力,朱之悌带领课题组采用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新疆杨(Populus bolleana) ×毛白杨回交战略,用毛白杨染色体部分替换和染色体加倍技术,把老毛白杨原先存在的前期生长缓慢,造林严重蹲苗,叶部病害早落的那部分主控原因(染色体)加以替换,同时用他首创的从毛白杨自然花粉中挑选减数分裂染色体不减数的2n花粉去授粉,育成了异源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新品种5年采伐,采伐时胸径15~20 cm,树高12~14 m,单株材积0.1~0.2 m3,每亩蓄积量10~15 m3,每公顷折合5年蓄积量为150~225 m3,为国际杨树丰产林蓄积量的1~2倍,而且木材白、纤维长(1.28 mm)、不黑心,本色浆白度达53%,是造纸的极好原料。1997年在林业部长主持的验收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该品种在数量上(31个)、推广规模上(5省2.5亿株)、增产幅度上(200%~300%)均为世界领先水平,是一项难得的细胞染色体工程高科技成果。
朱之悌提出"黄河纸业"的设想,建立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以改变黄河流域单一的农业种植结构和缺林少材、沙尘肆虐的生态环境。国务院和林业部对此极为重视,国务院总理朱?基、副总理温家宝分别于 2001年和1998年对三倍体毛白杨的推广作了专门批示。在国家计委、经贸委、国家科技部、国家林业局的关怀下,三倍体毛白杨造林造纸得以立项。国家林业局根据温家宝副总理的指示精神,在黄河中下游两岸启动以三倍体毛白杨为主要树种的黄河长廊工程。预期2010年由三倍体毛白杨为原料造出的纸,将在100万吨以上,由新品种带来的三倍体毛白杨栽培业与加工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正在黄河两岸悄然兴起。朱之悌为之奋斗不懈的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才杰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