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农大之光
陆宝麟
发布日期:2012-01-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网

陆宝麟
Lu  Baolin  
(1916--2004)
陆宝麟,江苏省常熟市人。生于1916年6月19日,卒于2004年4月9日,享年 88岁。医学昆虫学家,中国医学昆虫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陆宝麟193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39年秋考入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生物学系,在著名昆虫学家刘崇乐教授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1941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后留在国立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昆虫学研究组任教员。1946年至1949年被聘为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昆虫学系讲师。1949年至1952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讲师、副教授。1952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后被评定为一级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外,他还曾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寄生虫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委会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全军预防医学中心副主任及顾问等学术职务。同时,他还长期兼任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治理媒介联合专家组成员等。作为访问学者,他曾多次出访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印度、意大利等国家,并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介绍中国医学昆虫研究领域的最新成就,在国际学术活动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提高中国昆虫学领域在国际中的地位、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陆宝麟在医学昆虫特别是蚊虫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取得了突出成绩。作为中国医学昆虫学事业的开拓者,他从1941年起,就对中国蚊类的区系分类、生态习性、媒介关系以及综合治理进行了长期的、比较系统的研究。1952年,他奉命参加中央防疫委员会对美国军队使用细菌武器的调查工作,由于在反细菌战工作中的表现突出,他被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模范"奖状和奖章。他主持研究了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及其防治"、"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等研究,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部委级和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1996年他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一代名师"荣誉称号,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两次荣立三等功。几十年中,他对中国四类蚊媒病即疟疾、淋巴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的传播媒介,都做过深入研究,为基层部队的蚊虫防治、流行病预防和官兵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60余载的工作生涯中,他先后独立或与人合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著有专著10部,并主编了《医学昆虫学》、《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中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与鉴别》等8种专业书籍,还参加了国外5部专著的编写工作。这些专著和学术论文,为中国尤其是中国军事医学昆虫研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