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曲泽洲
Qu Zezhou
(1914--1988)
曲泽洲,辽宁省沈阳市人。生于1914年3月,卒于1988年,享年74岁。果树学家、农业教育家、枣树专家。三级教授。
曲泽洲于1935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艺学系。同年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研究生院学习,1938年6月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农学院、东北大学农学院任教。1949年后任河北农学院园艺系主任、副教务长、教学实验农场副场长、副校长、中国枣研究中心主任及北京农学院副院长等职。曾任中国园艺学会理事,河北果树学会理事长,北京市果树学会理事长,北京市政府果树顾问团团长;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北省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常委,河北省科委副主任, 九三学社农牧渔业部副主委等职。1985年7月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曲泽洲毕生致力于农业高等教育和果树科学研究,特别是对枣的研究。他曾提出枣树的起源是中国,酸枣为枣的原生种的论点。他认为,从植物区系及其起源看,酸枣本属于稀树草原树种,属于泛热带植物类型。在山东临朐发现了距今1 200万~1 400万年中新生纪酸枣叶化石,说明至少在1 200万年以前中国就有酸枣的分布。20世纪70年代,在河南省密县莪沟北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碳化枣核和干枣,据C14测定其年代至少有7 240年±80年,说明中国早在7 000年前就已采集利用枣果了,而罗马时代塞坤杜斯(公元23年至79年)的《自然历史》中才始有枣的记载,这比中国古文献枣树载至少晚了10个世纪。据此,他提出枣起源于中国无可非议。他基本查清了中国的枣树品种资源,主编了《中国枣树志》。从1950年开始,他调查了河北省的果树资源,并主编了《河北省果树志》梨树卷及苹果卷。自50年代起,他就对枣树的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枣树对修剪钝感,修剪量要轻,冬夏结合修剪有利枣喷赤霉素,适期"开甲"可提高座果率的观点。在国家"六五"和"七五"期间,他主持了"枣树丰产标准"的制定和"枣早实丰产技术的研究"等国家研究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半个世纪的园艺教育工作中,曲泽洲培养了上千名大学生和十几名研究生,不少人在教学、科研、生产以及行政管理中成为骨干力量,其中李锡文成为中国植物唇形科、樟科权威,植物分类学家。他晚年在兼任北京农学院副院长期间,为北京农学院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除上述提到的论著外,他还主编了《果树栽培学》等教材和《中国果树志?枣树卷》,编译出版了《现代果树科学》、《果树环境论》等著作。
晚年,虽然曲泽洲患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但他仍不辞辛苦,深入生产第一线。1979年,他随农业部果树考察团访问日本,考察了日本的着色系富士的生产情况,并引进了日本的着色系红富士,为中国苹果品种的更新换代做出了贡献。
(刘建平、李志民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