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农大之光
李竞雄
发布日期:2012-01-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网

李竞雄
Li  Jingxiong
(1913--1997)
李竞雄,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1913年10月20日,卒于1997年6月28日,享年84岁。植物细胞遗传学家、玉米育种学家,中国利用杂种优势选育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的开创者。
李竞雄于1932年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植物系,193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14年9月后历任甘肃省农业改良所技正兼农艺组主任、华西大学农业研究所副教授、四川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等职。1944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194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11月回国后被聘为国立清华大学农学院任副教授兼农学系主任。1949年至1970年出任北京农业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6年被评定为二级教授)。1970年12月起到中国农科院从事玉米育种研究工作;1978年后历任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兼玉米育种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等职。他还曾兼任中国发明协会全国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第三届理事长,国家科技攻关"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项目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攀登计划项目"粮棉油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他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李竞雄教授长期致力于植物细胞遗传和玉米育种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研究就开始进入细胞遗传学领域。他先后在秋水仙精引变植物多倍体、粟类远缘杂交及其进化、小麦染色体联合消失基因、小麦矮生性状的遗传分析等方面做出了独特性的研究。作为中国利用杂种优势选育玉米自交间杂种的开拓者,他于1956年育成了首批"农大号"玉米双交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70年代,他与同事们育成多抗性丰产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这是中国利用时间最长的玉米杂交种,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因而荣获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1984年国家发明一等奖。1982年,他主持育成了中国第一个通过品种审定并用于生产的高赖氨酸玉米杂种"中单206"和甜玉米新品种"甜玉4号"。他倡导在中国开展玉米群体改良研究,在他的主持下,玉米育种素材改良创新研究列入国家攻关计划。自50年代中期始,他还研究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转育和利用,使基因雄性不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主持的国家"六五"、"七五"玉米育种科技攻关成绩斐然,为发展中国玉米育种事业和玉米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竞雄在玉米育种事业上辛勤耕耘了半个多世纪,他常说:"我离不开玉米,玉米也需要我"。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坚持科学真理,从不随波逐流。他一生发表论著几十篇、部。为缅怀他的功绩,2003年10月19日中国农业大学隆重举行"李竞雄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暨塑像揭幕仪式",在仪式上,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指出,李竞雄先生为中国玉米育种事业的发展、玉米品种改良所发挥的作用,如同水稻、小麦杂交之父一样,为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学校非常得力的教授。他谦虚的品德、百折不挠的求知精神,将在中国农大发扬光大!
(高瑞霞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