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沈隽
Shen Jun
(1913--1994)
沈隽,江苏省吴江县人。生于1913年7月12日,卒于1994年10月9日,享年81岁。果树学家、园艺学家、农业教育家,果树花芽分化和根系研究的开拓者。
沈隽于1930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园艺系,1934年毕业并荣获金陵大学最高奖励斐陶斐金钥匙奖。1937年秋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果树系深造。1940年秋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1941年回国后先后担任金陵大学园艺系教授和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1947年被聘为国立清华大学农学院教授。1949年后出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56年被评定为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55年后兼任园艺系主任。他还曾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农业组副召集人,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农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四、五届理事长,第六、七届名誉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园艺分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果树卷》、《中国果树志》、《园艺学报》主编等职。他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沈隽对中国园艺教育与科技事业及国际交流所做出的贡献是广博而富于开拓创新的,他研究的内容是从世界园艺科技发展的前沿起步并不断延伸和发展的。他在国内首先开设了"果树生理"、"果树解剖"、"果蔬贮藏"等课程,为园艺学科树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奠定了果树生理学与果树栽培学的基础。他倡导少而精的教学法,强调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的"三基"训练。他倡导园艺学与相关学科相结合,主张以"接力"方式培养研究生。50多年中,他培养出素质较高的数以千计的本科生和2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包括1名来自印度的硕士生和1名来自捷克的博士生。
沈隽一贯主张科研必须为生产服务。他经过10余年的努力,培育出抗寒葡萄新品种"北醇"、"北玖"、"北红"等,该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62年,他整理出中国第一个较完整的"葡萄品种记载标准",奠定了葡萄品种研究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他是化学药剂疏果研究的先导者,敌百虫是他与其学生发现的一种高效、无药害、国际上尚未报道过的新疏果剂,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奖励。他在中国首先将植物生长延缓剂PP333(多效唑)应用于果树上并取得理论上突破,达到国际上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该项研究曾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于1982年创建了中国高等农业院校第一个果树矿质营养研究室,开辟了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成为全国科研、教学单位的先导。他首次研制出了果树标准叶样,并获得国家标准局的认同和批准。他首次筛选出抗缺铁失绿症的苹果砧木小海棠,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为防治苹果树黄叶病做出了贡献。他是果树秋季施肥新立论的倡导者。他是果树花芽分化和根系研究的开拓者。1947年,他发表了中国第一篇有关果树花芽分化的研究报告。20世纪50年代,他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果树根系的研究,发表了两篇有关根系研究的论文,开果树根系研究的先河,开辟了果树研究新领域。
改革开放以后的10年间,他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讨论会及专题考察活动达50余次,促进了中国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在半个多世纪的工作生涯中,沈隽为中国园艺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对该学科各个领域的研究填补了不少空白。他发表中、英、俄文论文百余篇;翻译、审校俄文、英文论著11本;主编《中国果树志》等6本著作与刊物。
(高瑞霞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