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农大之光
周家炽
发布日期:2012-01-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网

周家炽
Zhou Jiachi
(1911--1998)
周家炽,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1911年4月12日,卒于1998年7月,享年87岁。植物病理学家、植物病毒学家。
周家炽于1928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先在农艺系,后转入植物病理系。1932年毕业后曾经在金陵大学植物病理系、岭南大学植物病理系、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和云南大学生物系等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担任助教、教员和副教授。1946年被推荐去英国剑桥大学植物病理实验室工作。1948年辗转到美国,访问了10多个植物病毒研究室。1949年回到祖国,先后出任国立清华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副教授和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并兼任系主任、副教务长等职务。1953年至1957年被任命为高等教育部农林卫生司副司长。1957年至1986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研究所研究员、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并兼任病毒室主任。其间,1978年至1980年,兼任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他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周家炽从一个植病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逐渐成长为植物病理学家和植物病毒学家,为中国植物病理学和植物病毒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小麦密穗病是由土壤线虫传播的细菌所引起的,揭示了病原菌─介体─植物寄主之间的关系,为防治密穗病提供了途径(既通过消灭线虫防治密穗病)。40年代,他又发现鸡土从菌与白蚁的共生关系,在国际上较早地提出了有关植物病毒在寄主体内的复制机理。他研究了33 个白蚁窝,证实鸡土从菌都是从白蚁窝上生长出来的。他还对白蚁后的筑窝过程进行了详尽研究,发现蚁后的居室下面为育儿区,在此发现小白球菌生长的菌台,而鸡土从菌的柄可以延伸到菌台上。他首次报道了培养真菌的白蚁种,开创了中国虫菌共生生态学研究的先河。50年代,他组建了中国科学院第一个植物病毒研究室。同时,他根据中国《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规定的病虫害调查项目,亲自带领中青年研究人员走向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与实验,他证明了烟草花叶病在中国的普遍存在,总结出烟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在河南和山东烟区的流行规律,并对中国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豆科等作物的病毒进行了调查和鉴定。从十字花科分离、鉴定出一个烟花叶病毒毒株??油菜花叶病毒15号。此阶段的工作,为中国植物病毒类群的系统鉴定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为病毒病害防治提供了依据。他还到河北省和河南省的枣区,对枣树疯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流行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枣树疯病的表现,分析了病树的生理生化反应,发现了病树内生长素及氨基酸代谢的异常变化。
周家炽以渊博的知识、进取的精神、朴实的作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坚信,新的一代一定能够做出超出前人的贡献,中国植物病理学和植物病毒学研究的新曙光即将到来。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