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农大之光
朱弘复
发布日期:2012-01-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网

朱弘复
Zhu Hongfu
(1910--2002)
朱弘复,江苏省南通县人。生于1910年1月13日,卒于2002年1月24日,享年92岁。昆虫学家、昆虫分类学家、生物学家,中国蚜虫学和蛾类分类学的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国际蛾类专家之一。
朱弘复于1931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生物学系,1935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被聘为农业研究所助教。1941年赴美国伊利诺依大学理学院昆虫系求学,1942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至1947年被美国威斯灵大学聘为动物学客籍教授。1947年回国后出任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并先后兼任中法大学生物系和辅仁大学生物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1962年后他一直担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并先后兼任副所长、代所长。此外,他还曾兼任一些社会与学术职务。1952年朝鲜战争期间,他曾以国际科学委员会接待委员会专家联络员身份参加国际科学调查团赴朝鲜进行细菌战的调查,受到周恩来总理和卫生部的嘉奖。他曾多次率团出访外国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朱弘复一生致力于昆虫学的研究,在国内外昆虫学界享有盛誉。20世纪40年代,他首次发现并描述了步甲科属幼虫后胸后侧片上的一对具有忌避作用的伸缩腺。其研究在当时具有开创性,受到国际昆虫学界的重视。他的专著《How  to Know the Immature Insects》一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被列为美国大学昆虫学教学参考用书(1992年出版了第2版)。1975年美国昆虫学代表团访华时,曾授予他"杰出昆虫学家"奖章一枚,以表彰他在昆虫幼虫学领域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及对美国昆虫学教育的贡献。他对甲虫幼虫伸缩性腺体、刺蛾的破茧器、蛾类的破卵器、实蝇幼虫及蛹等的分类研究,均属稀有的发现。他开创了中国昆虫幼期形态学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昆虫幼虫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他提出的防治棉花害虫的策略,在中国害虫综合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编写的《中国棉花害虫》一书,为中国植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文献,其研究成果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他奠定了中国蚜虫研究的基础,为中国蚜虫研究的持续发展开拓了道路。在害虫综合防治基本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上,他做出了突出贡献。他首次提出了"害虫发轫地"的概念。他首次创立了棉虫预测预报方法。他开拓了昆虫分类学在分类区系中难度较大的类群的研究,为这些类群的种类鉴定和系统分类研究奠定了基础。关于昆虫分类学,他出版专著对不同学派加以阐明,受到国内很多生物学工作者的注意并被采纳和应用,对中国昆虫分类学理论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对明朝名医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中记述的药用昆虫进行了考证与核实,填补了考证中国药用昆虫种类的空白。
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朱弘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一生发表论文127篇,出版专著22部,其中《中国经济昆虫志》一书荣获200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先后8次获得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奖励。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