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殷宏章
Yin Hongzhang
(1908--1992)
殷宏章,祖籍为贵州省,出生在山东省滋阳县(今兖州市),在天津市长大。生于1908年10月1日,卒于1992年11月30日,享年84岁。植物生理学家,中国植物生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光合作用研究的先驱。
殷宏章于1925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理科化学系,后转入生物学系,1929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33年到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进修。1934年回到天津南开大学担任讲师。1935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1937年获得博士学位。旋即先后在生物物理研究室和生物遗传研究室(T?H?摩尔根主持)从事研究,并先后走访、参观了美国几十个城市的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1938年回国后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并在国立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植物生理学研究组担任研究员。1944年,他作为第一批交换教授,被邀请到英国剑桥大学担任生物化学研究所教授。1946年被聘为国立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教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12月应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的邀请,赴印度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南亚科学合作馆科学官员。1951年秋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53年后先后担任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和名誉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学部委员)。此外,他还曾兼任一些社会与学术职务。1977年被评选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荣誉奖章。
殷宏章一生致力于植物生物化学、植物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在上大学期间,即与李继侗教授一起发现了当光照突然改变时,光合作用速度会发生瞬间变化,然后稳定到恒速,30年后国际上也发现了这一现象。美国科学家C?S?佛伦奇在其关于光色瞬变效应的文章中,称他们是发现两个光化学反应系统的先驱。20世纪30年代,他开展了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转移与叶片运动机理的研究,取得有价值的结果,被美国一些植物生理学家所引用。20世纪40年代中期,他开始从事植物生物化学的研究,对当时正在兴起的植物体内磷酸在代谢中的作用及磷酸化酶与糖类转化等问题进行了探究。1947年,他发明了一种组织化学方法,并用以研究磷酸化酶在植物组织中的分布与功能。20世纪50年代初,他参与领导了抗生素的研究与生产,为中国抗生素及微生物生理工作奠定了基础。50年代后期,他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上。他首先从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转化和运转上入手,为农作物的合理密植和施肥等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1959年,他提出了"作物生长的‘群体’概念",推动了群体生理的研究,这是他在植物生理研究中的另一个突出贡献。这一年,他组建了国内第一个光合作用研究室。1961年,他与其学生在国际上首先最完整地从实验中证明了光合磷酸化反应是整个光合作用反应的一个组成部分。1962年,他领导的实验室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在光合磷酸化过程中形成一种高能中间态,其成果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在植物生理学领域辛勤耕耘了半个多世纪,发表论文和述评100余篇。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