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农大之光
汪振儒
发布日期:2012-01-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网

汪振儒
Wang Zhenru
(1908-- )
汪振儒,曾用名汪燕杰,笔名丁乙,祖籍广西桂林,出生在北京市。生于1908年5月8日。树木生理学家、植物学家、林业教育家,中国树木生理学的奠基人。
汪振儒于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 1927年转入厦门大学生物系,1928年又回到清华大学生物系,并于1929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29年后任职于南京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系、广西大学理学院生物系等单位。1935年9月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林业系深造,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即获得理学硕士学位,旋即进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林学院从事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并于1939年6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39年9月至1946年8月,他先后担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森林系主任、植物研究所主任、农学院院长。1946年9月至1949年9月被聘为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森林学系主任。1949年9月至1952年8月转任北京农业大学森林学系教授。1952年9月调任北京林学院教授,并先后兼任林业系主任、绿化系主任、科研部主任、图书馆馆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此外,他还曾兼任一些社会与学术职务。
汪振儒大学毕业后,即从事水生植物群落的研究工作。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他又从事淡水藻类的研究。他在广西大学工作期间,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为日后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抗战胜利后,在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森林学系主任期间, 他曾在农学院院址周围开展土壤等立地条件的调查。1947年,他又开展了水杉种子发育的试验与研究。20世纪50年代,他调到北京林学院后,亲自讲授"植物生理学",并编写出中国第一部适用于林业专业的《植物生理学讲义》,并正式出版了适用于林业院校的教材《植物生理学》,此举具有深远影响。同时,他还组织教师翻译、出版了《树木生理学》和《木本植物生理学》两部巨著。
在教书育人方面,汪振儒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培养了多名研究生。20世纪80年代,他又成为中国林学专业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导师。在他的努力下,北京林业大学的树木生理学学科在全国林业高等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半个多世纪以来,汪振儒除致力于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外,还以很大精力从事期刊与辞典的编纂工作。他曾出任《中国植物学杂志》及《生物学通报》、《北京林学院学报》及《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的主编。在他的主持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于1989年荣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质量一等奖。他还曾担任《森林与人类》的主编。在他的辛勤耕耘下,《森林与人类》逐步成为颇有影响的普及林业知识的刊物。中国林学会会刊《林业科学》是中国林学界最高的学术刊物,他曾担任副主编。1958年,他与人合译并校审了《德汉林业名词》;1981年,他与人合译了《FAO英汉林业科技辞典》;1983年,他补译了《FAO英汉林业科技辞典》的修订本;1989年,他参加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林学名词》的终审定稿工作,是受主任委员钱三强聘请的三位专家之一。另外,他还参加了《日汉林业科技辞典》的译校工作。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