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郑易里
Zheng Yili
(1906--2002)
郑易里,原名郑雨笙,曾用名郑重良,云南省玉溪县人。生于1906年10月16日,卒于2002年4月13日,享年96岁。编译家、文字学家、科技情报专家,中国电脑汉字形码理论体系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字根通用码(郑码)的发明人。
郑易里于1924年至1926年就读于国立北京农业大学预科和农学科。1927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学习纺织。1928年回国后在上海参加了反日大同盟。同年12月在云南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云南省党委书记王德三的秘书。1936年担任读书生活出版社董事。1937年后主持读书生活出版社上海分社工作。1950年到北京三联书店总编辑部工作。1952年后先后在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担任《苏联农业科学》和《农业科学译报》主编。1971年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主持汉字编码课题研究。
20世纪30年代,郑易里萌发了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想法,得到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支持。于是,他与好友先后翻译出版了《新哲学大纲》、《资本论》和《自然辩证法》。而最应提到的,是他组织翻译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这在中国出版史上建立了丰功伟业。在其兄的大力支持下(筹资数万元),首次印刷出版了《资本论》中译本3 000套,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袖也是通过这一出版才读到中文版的《资本论》。周恩来非常关心他的安全,得知他带着印刷用的纸型版辗转香港、越南而到达重庆后,曾多次过问再版《资本论》事宜。
郑易里是一位具有前瞻眼光的学者,深知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是封建统治者的愚昧和闭关锁国,他决心为自己同胞提供一部大型的英汉词典。经过10余年的宵衣旰食,他将一部《英华大词典》献给新生的中国。该书在20世纪50至70年代独领风骚,80至90年代风行海内外,前后印刷几十次,发行100余万册,哺育了一代代海内外英语学习者。1985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时,中国政府总理将《英华大词典》作为国礼赠送给她。
随着世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郑易里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必须抓住信息技术的机遇。20世纪70年代,他开始从事汉字电脑编码研究。他应邀参加了国家组织的攻克计算机中文处理的"748"工程,他的"字根说"成为整个中文输入的理论基础,这是中国第一个按字型特征编码的完整体系。目前最常用的"五笔字型"输入法正是在此基础上诞生的。1980年,他在世界上第一个完成"26键位汉字拆根输入码方案"。1990年,"字根通用码"中文输入法获得中国、美国和英国的专利,并经专家鉴定后被誉为"郑码"。 "郑码"曾多次荣获国内和国际的金奖和大奖。
郑易里,一个与20世纪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他一生架起了三座"桥梁":他第一个组织翻译出版了《资本论》,架起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之间的"桥梁";他第一个编纂了《英华大词典》,架起了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之间的"桥梁";他是"郑码"的发明人,第一个架起了古老汉字通向信息时代的"桥梁"。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