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刘慎谔
Liu Shen’e
(1897--1975)
刘慎谔,字士林,山东省牟平县人。生于1897年8月26日,卒于1975年11月23日,享年78岁。植物分类学家、地植物学家、林学家,中国植物学学科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
刘慎谔于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入朗西大学农学院和蒙彼利埃农业专科学校,后又在克来蒙大学理学院学习。1926年在克来蒙大学理学院毕业并获得理科硕士学位后,进入里昂大学理学院和巴黎大学理学院继续深造,1929年获得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后,他历任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教授、西北植物调查研究所所长,兼任国立西北农学院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东北大学农学院教授、东北农学院植物调查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副所长兼植物研究室主任、辽宁省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政协常务委员、沈阳市副市长等职。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早年,刘慎谔为发展中国的植物分类学和地植物学历尽了艰辛,被誉为"敢闯科学禁区的人"。他主持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工作后,与植物学家夏纬英、林?等同仁白手起家,艰苦创业。1933年,他在北平万牲园(北京动物园前身)的西侧筹建中国第一个植物园。他所做的一切努力,为中国植物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揭示自然界植物分布和演变的规律,他冒着生命危险,在人烟罕见的世界屋脊进行科学考察,采集植物标本4 500余号,搜集到该地区最早的一批植物学和生态学资料。20世纪30年代,他根据在各地考察所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植物标本,潜心研究植物因气候、地势、地史、土壤及人为活动等影响的分布规律以及植物分区特征,发表了多篇中国最早的植物地理学的研究论文,为中国植物区划和植被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期间,刘慎谔与钱崇澍、胡先?、林?等植物学家以确凿的科学论据揭露了美国发动细菌战的罪行,为反击美国细菌战做出了贡献,被授予有毛泽东主席题字的奖状和奖章。
治理沙漠是刘慎谔的又一重大贡献。他根据沙地植被演替规律,总结出一套草(地)、灌(木)、乔(木)相结合的人工植被类型的治沙措施,提出草、灌结合加沙障的治沙方案,为中国的治沙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发展中国的生态地植物学,刘慎谔根据中国植被的实际情况和在地植物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在国内外从事科研工作几十年的经验,先后举办了"动态地植物学"和"历史植物地理学"学术讲座。同时,他将自己的学术观点撰写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论著《动态地植物学》和《历史植物地理学》。针对中国自然植被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他还提出了建立人工植被和自然植被改造的学说。他的动态地植物学说和许多独到的学术观点,已成为中国植物学、生态学和农林科学的宝贵财富。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