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农大之光
王观澜
发布日期:2012-01-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网

王观澜
Wang Guanlan
(1906--1982)
王观澜,原名王金水,字克洪,浙江省临海县人。生于1906年7月13日,卒于1982年1月19日,享年76岁。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王观澜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党派他到苏联学习,他先后就读于东方大学、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列宁学院。1932年秋至1933年春,他积极开展“查田运动”,毛泽东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使其得到推广。毛泽东担任查田运动领导委员会主任,他为查田运动指导委员会主任。1934年秋天,他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被任命为中央土地部部长、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1938年5月调任陕甘宁边区区党委副书记兼统战部部长。1939年3月任陕甘宁边区统战委员会主任委员,肖劲光、林伯渠任副主任委员。10月,他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
王观澜在长征中留下的胃肠病,由于操劳过度,到陕北后复发,但他仍坚持工作。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关切,亲笔给他写了“既来之,则安之……,直至最后战而胜之……”的条幅。这个条幅,不仅鼓舞了王观澜同病魔作斗争的勇气,给了他战胜疾病的信念和信心,而且成为广大革命者坚强、乐观地战胜疾病的座右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王观澜一直担负国家农业方面的领导工作,历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农业部任党组书记、副部长,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等职。1964年兼任中共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王观澜兼任中共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期间,积极贯彻执行中央的指示,在北京农业大学试行半农半读的教育制度。他认真调查了解学校情况,积极争取将农垦部所属涿县实验站划归北京农业大学,作为半农半读教育基地与校办农场。他以北京农业大学为试点,提出了农业教育“五层楼”(从农业中等技校到研究院,共五个层次)的设想,并根据中央批示,着手筹建北京农业大学研究院。他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期间,为发展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培养农业科学技术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而,他深受农大人尊敬。
王观澜对农业教育和北京农业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当他了解到北京农业大学在陕西省甘泉县清泉沟办学致使教职工身体变坏的情况后,非常痛心。他和王震一起写报告给周恩来总理,希望尽快解决北京农业大学的问题。
王观澜长期从事农村建设和农民运动,毛泽东称赞他是党内最懂得农民运动的同志之一。他三次遭到王明、博古、康生等人的打击。“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和夫人徐明清又遭受诬陷和迫害。在逆境中,他始终保持对党的坚定信念。他讲团结、顾大局,不愧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