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刘运筹
Liu Yunchou
(1893--1960)
刘运筹,字伯量,四川省巴县人。生于1893年,卒于1960年,享年67岁。农业经济学家、林学家、农业教育家。
刘运筹1920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农学科。同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求学,获理学士学位。1923年赴德国柏林农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被聘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27年转任国立成都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等职。1929年后先后担任南京国民政府农矿部林政司司长兼设计委员会委员、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1932年10月至1937年1月,他出任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院长兼农业经济学系教授。1940年被聘为国民政府农林部首席参事。1943年任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农经系主任。
从历史记载中,我们看到:刘运筹在政治上有过不光彩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爱国学生运动日益高涨,可他不但不予支持,而且还加以阻遏;并且,还因"经济问题"被群众控告,先被法院判刑三个月,缓刑二年,终审改判无罪。但是,本着历史、公正、实事求是地看待人和事物的宗旨,他在某些方面的业绩是不能抹杀的,并且是值得称颂的。
刘运筹在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任职期间,正值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时期。当时,农学院院长更迭频仍(四年之内就换了八位院长)。在这种情况下,他担任院长长达四年零三个月,实属不易。他在执掌农学院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最值得称颂:第一,他提出了独具匠心的办学方针,即心理建设、物质建设和社会建设。所谓心理建设,就是思想、德育建设。他提倡人格教育、精神教育,要求学子塑"伟大的人格"。他提出的心理建设,既不是"唯心论",也不是"唯物论",而是"唯生论"。虽然这种指导思想根本不会塑造出"伟大的人格",但在当时能提出这种观点还是很独特的。所谓物质建设,是指学校发展的规划与建设,经过多年努力,校园风貌有较大改观。所谓社会建设,主要是指农村工作。第二,他做了一些颇有意义的工作,其中农村工作最具特色。他提出并推行的"农村建设实验区",颇受北京(当时称北平)西郊农民的欢迎,在北京西郊影响很大。为此,北京西郊几十个村庄的200多农民敲锣打鼓将一块写有"福利农民"的七尺长大木匾赠与学校,以表达感激之情。设立"中国农民节",是他又一别具匠心的创意。他建议每年11月11日为"中国农民节"(即双十一节),其"双十一"的含义,即为"士"与"土"两字的组合,意为知识、知识分子与土地、农民相结合。
在林业建设方面,刘运筹主张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他曾呼吁:要爱护树木,要植树造林。
(刘建平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