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校友风采
校友子女夏令营
2021校友子女“云夏令营”日志 | 第三天:农业科技走进生活,播撒“绿色的种子”
发布日期:2021-07-3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会

早晨训练营

7月28日早晨,农小宝完成了走进农学课程活动后,与老师一起参观上庄实验站,共同体会田间管理与收获的乐趣,感受农耕文化与技术的博大精深。



首先大家共同观看了介绍上庄实验站的小短片。中国农业大学上装实验站成立于2004年9月,是我校科技成果展示与技术推广交流的重要窗口,为我校教学科研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并参与国家多个重点研究项目,同时在社会服务方面实验站积极提供三农社会化服务,全面培养一流人才、开展一流科研。



接下来大家和王占森老师一起参观实验站,了解农业科研试验的具体情况。上庄实验站占地面积1240亩,分为三个院:南院、北院、东院为重大专项基地,目前共有90个团队老师在实验站做实验,他们来自农大14个学院。除此之外王占森老师还向营员们介绍了各个教授的研究重点,代替农大108,对作物间距要求不高的新品种;农学院董学会教授研究的适合农业机械化收获的品种的筛选研究;田晓丽教授利用赤霉素防止棉铃脱落研究等等农业科研实验的具体情况。



紧接着老师带大家线上参观了科普园——百草园。上庄实验站的百草园中种植的所有作物,统一不打农药,在百草园中老师主要向营员们介绍豆科植物、薯蓣科植物、葫芦科植物、百合科植物等等。




在参观完百草园后营员们通过实验站的科普展板对实验站的基本情况、重大项目、中国农业大学成就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除此之外科普展板还向大家介绍了农业的起源、农耕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为营员们清晰地梳理了农业的发展脉络。




农企探秘

下午两点,农企探秘课程准时开始。今年,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进入了蒙牛的生产厂房,线上参观了蒙牛现代化高科技的生产车间,了解了蒙牛牛奶的生产全过程。

讲解员向同学们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2009年到蒙牛视察的照片。当总书记看到蒙牛的一句企业文化“民以食为天,食以奶为先”时, 他说应该再加一句“奶以安为要”。这说明了国家领导人对奶业工作者的殷殷寄托与高度希望,同时这也是奶业工作者的荣誉与担当。



通过镜头,同学们看到了蒙牛高度自动化的牛奶生产线,在讲解员的细致解说下充分了解了蒙牛牛奶高质高效的生产体系,涉及预处理、灭菌、灌装、自动分装入库等方面。



参观完生产线,讲解员带同学们概览了蒙牛的文化长廊,从蒙牛的发展历史,到蒙牛的产品线概况,又到乳业相关的一些科普知识,使得同学们的知识得到了扩充。



接下来,蒙牛乳业奶酪产品研发部的高级经理闫清泉为大家讲解了蒙牛奶酪做出美味披萨的过程。他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奶酪,随后通过细致的实际演示,为同学们做出了一个洒满蒙牛奶酪的美味披萨。





趣味科普

到了晚上六点半,课程进入了趣味科普环节。来自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的几位讲师用生动有趣的讲解和细腻的操作带领同学们参与到农业种植的世界中。



一位亲切温和的女讲师为同学们介绍了一米菜园,这是一种十分适合家庭园艺种植的模式。主要是在一米左右的范围内划出9宫格来进行种植,或是在一米二见方内划出12宫格,这样的种植方式比较有规划感。种植时可以采用伴生种植的方式,将两种习性有互补作用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以达到更好的种植效果,比如草莓与香葱、大葱与西瓜、西红柿与罗勒等。同时她也介绍了数种适合夏季种植的蔬菜。



讲师还告诉同学们,假如是阳台一族,可以在阳台分别种植两盆西红柿与罗勒,再把它们放在一起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最后她详细地演示了家庭种植西红柿的过程。

看完一米菜园,同学们走近了一株多果(品种)棚架葡萄、食用菌的培育过程以及公司的研发温室。同学们在琳琅满目的蔬菜水果中逐步感受农业技术的无尽魅力。



同学们在琳琅满目的蔬菜水果中逐步感受农业技术的无尽魅力。接下来是另一个有趣的知识点,蟹爪兰的嫁接。李响老师从仙人掌科植物的构造与具体植株的不同习性入手分析了蟹爪兰的嫁接原理与方法。同时,他也反复强调了一个个影响最终嫁接成果的细节。例如切削的部位与形状、砧木的切削程度与角度、日常养护的注意事项。最后,在讲师的详细解说下同学们更是更深一步,更为完善地了解了火龙果的盆栽技术。




今日的农学云旅程趣味无穷,同学们的心中都种下了一颗翠绿的种子,期待着大学生活进一步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