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足迹:
新闻资讯
焦点新闻
校庆日活动周·校友心语 | 舒文华:入学四十一周年的一点感想
发布日期:2022-10-1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校友会

(舒文华  农学系85届本)

1981年的10月10日,16岁的我,在父亲陪送下,从河北省交河县坐汽车到泊镇(现在的泊头市),带着被褥和大包小包,装着脸盆、暖壶等日常用品,怀着好奇坐上火车,要知道,这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坐火车,也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内心既兴奋又复杂,到首都北京上大学,充满着期望,但离开父母、妹妹,又恋恋不舍,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经过6个多小时、250公里的颠簸(现在的高铁只需要1个小时),终于到了北京。看到雄伟壮观的北京站,特别激动,恨不得大声呼喊,北京,我来了!北京站广场上,很快就看到北京农业大学的迎新横幅,好像只有这一个学校在张开臂膀迎接她的学子,后来才知道,那年的农大刚刚从河北省涿县搬回北京,学生宿舍也刚刚收回来,由于粉刷房子,新生推迟入学,所以诺大广场上只有农大在迎新。


接新生的人带我们坐上一辆大面包车,一路上坑坑洼洼,大约一个半小时,穿过城市,穿过楼房和大片大片的平房,还有成片的农田,到了西苑,随后,沿着一条窄窄的马路向北,那时,这条马路一侧是围墙,一侧是水田,两个车错车勉强通过,又经过大约20分钟,过了叫肖家河的村子,终于看到大槐树下的农大校门,但看到当时学校的破旧不堪,真的令人失望,这就是日思夜想的大学吗?校门显得沧桑,主楼,还有好几座楼还不属于农大,唯一的一座宿舍,就是现在的四号楼,还得踏着跳板入楼,因为宿舍还没完全维修好,不过,与80级、79、78级师兄师姐们比,我们还是幸运的,他们自从入学就住在平房。那时候的校园,没有围墙,到处都是平房,学校简直像开放的市场,什么人都可以进来。好在还有一座教学楼,还能够在阶梯教室上课,还有一个大食堂,每天花七、八毛钱就可以吃一天的饭,还有一个简易操场,打打球,上体育课…,值得庆贺的是,有一大批满腹经纶、德艺双馨、德高望重的老师们,比如,蔡旭教授、马繁之教授、张树臻教授、安民教授、阎隆飞教授、娄成后教授等等。


正是在这些大师们的教导下、鼓励下,我们不怕困难、发奋图强、刻苦学习,顺利大学毕业,迈出了走向社会、贡献社会的第一步,正是在农大优良校风的熏陶下,我们成为了掌握本领、服务人民的八十年代优秀青年,激励我们不忘初心、服务三农、造福社会……。看着现在现代化的校园,看着不断发展壮大的学校,看着一代代优秀学子从校门走出,为母校骄傲,为母校自豪。过几天,就要迎来母校117周年生日了,疫情的缘故,不能到学校欢庆,只能在这里发自内心的祝福母校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