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校友会:
1、内蒙古校友会副会长 罗兴基
在学校的总体安排下,有机会回到学校参加10月15日的校友工作座谈。这几年参与内蒙古校友会日常事务,也在不断学习校友会平台的建设与发展,这次活动让我进一步强化了对校友会工作的理解:加强校友与母校的联系,促进学术、文化、科技和知识的交流与合作。
三天的时间里,首先与全国各地校友碰面交流,聊校友会活动、各地农业发展,以及在全国各地开发产业,尤其驻扎学校国际会议中心的校友,有企业联谊、行业产业组织等;走入了学院,与学院老师交流领域科技发展、招生就业、科技转化、科技小院活动等;大会上书记、校长的讲话、校友代表的发言,让见识了学校这些年的辉煌发展,也看到了农业产业在各个领域发展的未来。
战略机遇适逢时机,强农建设已列先锋。学校的引领,全国各地农业建设校友们的投入,作为地方校友会之一,深深感受到,工作、业务还有待更多的提升和发展。
一、加强组织平台建设
1.地方校友会作为区域性社会组织,源起于学校大平台,扎根于区域,融入到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中,坚持党的领导,朝着学校指导的农业发展战略,具体开展组织建设、人才开发、产业助力等实践活动。
2.加强组织内部建设。着重开发和实践与学院对接事务,在事务活动中积累经验,建设流程,输出案例,同时也打造实质的“校友会-学院”工作岗,具备能对接学院事务,又能沉入对接地方中等教育、职业教育、产业扶持等方面具体工作。
3.加强校友联谊建设。强农的核心是人才队伍的壮大,依托于学校的科技力量发挥,地方的产业布局推进,积极开展联谊活动。校友会作为社会组织,一方面,组织广大校友参与,校友个人以社会活动参与,事业单位以咨询支持服务贡献,企业以商业经济开发共建,提升组织的社会性和经济性;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区域产业开发建设排头兵的职能,对已经在区域内服务的,加强组织化服务,并有序、有计划面向其它区域进行特色产业服务双向开发,以人才交流为纽带,促进产业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流动。
二、投身“科技兴蒙”战略
4.在实践中锤炼校友会科技交流的能力。内蒙古自治区全力打造巴彦淖尔农高区、鄂尔多斯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学校在围绕内蒙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强人才交流培养、加强联合攻关等方面,在内蒙古做了大量务实投入。校友会当紧跟步伐,发挥社会组织的平台作用,更好地做好交流、服务等工作,通过具体参与到事务中,强化平台的服务能力。
5.以产业为导向聚集科技人才。校友会发挥地方属性,在产业开发方面,一方面黏连地方企业,同时也面向其它省市的高科技企业构筑行业互联平台。依托学校整体的战略,结合地方特色行业、战略产业,深度开发互联资源,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对经济建设的助力作用。
三、助力区域农业科技产业发展
6.搭建农业咨询服务平台。以学校既有的在农学、生物、食品、草业、水利等方面科技资源,逐步适配面向内蒙古的细分领域的科技咨询服务。发挥校友会在各行业、领域覆盖联络广泛的优势,把咨询服务输送到各个区域、产业中。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技术咨询、管理、开发、服务、评价、推广,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及宣传平台。
7.深耕驻扎地方。紧跟自治区全局战略,发挥校友会作为学校与地方合作交流的桥梁纽带之一的作用,深入产业园区、走进企业、扑向田间地头,积极输送科技、文化、人才等资源。校友会的平台建设,不止在城市活动,更要驻扎进入科技产业园区,用新型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思维,参与到农业经济的开发和建设中。在地方,各个领域、行业,实实在在垒砖,勤勤恳恳做事。
8.打开格局,广泛联接。地方校友会发挥社会组织的使命,一方面努力提升自身平台实力,另一方面,广泛联接朝共同宗旨方向发展的其它社会组织、经济实体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着实从服务社会中发挥一小分子作用的定位里,积极建设和发展。更多组织与学校、校友间的活动,更多参与地方各单位在农业相关的推进事业,更多联系各方愿意到内蒙古发展的组织、企业等。
通过本次回校参加校友工作活动,学习到了很多,见识到了很多,也触发了更多在地方校友会工作方面的思考。阶段性的想法还不够成熟,万千事务有待实践,需要更多在母校的指导下、地方主管单位的支持下,以及广泛的兄弟组织平台的帮助,地方校友会全体成员共同建设和开发,迈向新的台阶。
2023年10月20日于呼和浩特
2、内蒙古校友会副秘书长 嘉晓辉
2023年10月15日,学校隆重举办了建校120周年倒计时两周年校友工作座谈会,校长书记均发表了重要讲话。看完报道后,我感慨万千:中国农大有着永远的家国情怀,一直在坚守着“解民生之多艰”的诺言。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踏入了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了我们的追求方式。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中国农大是中国农业科技的引领。作为一名农大人,我由衷地感到责任重大,任重道远,但胸怀豪迈。
2003年我考入中国农大水利系,2009年硕士毕业后响应当时学校“到西部去”的口号,来到了内蒙古,来到了内蒙古水利设计院,一致投身于生产设计一线。迷茫时,也常常想到学校的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把个人的奋斗与家国情怀联系在一起,就有了无穷的动力。
2025年,中国农大将迎来双甲子校庆,这将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也将是我们学校新的起点。作为一名中国农大人,我将继续努力工作,为祖国北疆安定团结尽一份自己的力,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
母校永远是我们最坚强后盾!
宁夏校友会:
1.崔金城,宁夏校友会副秘书长,宁夏嘉峰化工有限公司投融资部长
百年农大济苍生,万世流芳农科情。
心得第一:热情澎湃,激动人心。
心得第二:盛世华章,农行领军。
心得第三:场面宏大,细致入微。
心得第四:互动交流,融产学研。
心得第五:进一步完善“孵化场,推广站”,建设线上、线下的农产品天地。
2.魏燕,宁夏校友会副秘书长,新华保险宁夏银川中支 企业家庭风险规划管理师+智慧农业 业务经理
通过孙校长介绍近些年学校蒸蒸日上的发展和引进人才不断进步,我对学校的发展倍感振奋。通过各地校友会会长在各地举办校友会具体丰富的活动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校友会平时工作中的不足和欠缺,以后在校友会活动中借鉴其他校友会活动中的特点,来充实地方校友会活动的多样性,提升校友会在本地农业畜牧业的积极力量,为树立中国农大形象做出贡献!
山西校友会:
1、王景秀校友,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技术员
体会:通过学习学校举办建校120周年倒计时两周年校友工作座谈会,从校友的发言中,能够深深感受到中国农大的厚德载物、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烙印在农大人的务实作风品格,经过农大的培养教育,农大人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中,始终牢记“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虽身处城市,但骨子里依然是农民,内心对土地、农村有着深深的眷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为祖国的农业事业添砖加瓦。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要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智者为伍,与时代同行,做时代的弄潮儿,抓住机遇,牢记使命,共同谱写中国农大的农业新华章。
针对未来农业,我觉得未来20年是品牌农业企业的产业革命和财富浪潮,能够成就伟大的企业品牌与企业家,随着房地产引领的财富浪潮退去,农业的品牌化才是一片真正的沃土,等待着对农业有特殊情愫的农大人去开垦沃土,实现人生的意义。针对未来农业,我个人有三个突破点,分别是:植物工厂、智慧农业、功能食品。
植物工厂: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展“垂直农业”,摆脱人口增长、土地污染、极端天气影响。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植物所需的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生长环境的控制,实现对植物生长周期的调控。
智慧农业: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面临着很现实的问题:“未来谁来种地”?需要从“以人为本”的传统农业向“智能机械为本”的转变,通过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农业数字化、精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跨进。使农民摆脱锄头、施肥、喷药、灌溉等环节,以数字化为支撑的未来农业才是一场真正在农业生产方式上的大变革。
功能食品:通过功能食品想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过科学技术指导如何吃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二是如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特殊功能的植物,实现农产品定量富集某些营养成分或功能性物质,引领未来农业向功能性农业发展,生产优质、营养和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食品。
2、邢秀颖校友,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四级主任科员
在学习了学校举办建校120周年倒计时两周年校友工作座谈会的相关报道后,心中满怀“三喜”之情。
一喜农大风雨兼程百余年,昂首阔步再向前,即将迎来“双甲子”校庆。母校的各项建设欣欣向荣,作为农大人,无论走到何处,内心满怀骄傲,时刻都以母校为荣。
二喜农大桃李满天下,在报道中,看到了全国各地的农大人为顺利举办母校“双甲子”校庆作出的实际支持,幸感“万水千山情相连”,充分彰显了农大人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三喜农大梦融入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定能抓住“四个机遇”,开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的奋斗新起点,以进一步弘扬中国农大精神,展示中国农大形象,传播中国农大故事。
最后,预祝农大“双甲子”校庆圆满顺利。
3、牛学谦校友,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
通过观看学校举办建校120周年倒计时两周年校友工作座谈会,我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农业大学学子的强烈荣誉感。
钟登华书记对广大校友和校友会的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各位校友积极参与学校治理,继续主动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支持学校建设发展,以实际行动表达爱校、荣校、兴校之情。二是希望各位校友共同助力办好学校“双甲子”校庆活动,把120周年校庆办成一个展示中国农大应有的胸怀和气质、荣耀和感动、光荣与梦想的盛会。三是希望广大校友以母校“双甲子”校庆筹备为契机,进一步弘扬中国农大精神,展示中国农大形象,传播中国农大故事,与学校一起承担起“国字号”农大的使命,做强校先锋、强农先锋、强国先锋。
正如孙其信校长指出的展未来,与校友共谋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将坚持把广大校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为广大校友提供更多合作平台和全方位服务,全力与广大校友携手奋进实现合作共赢同发展,共同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更大贡献。
我将加入到全球30万校友之中始终与母校发展紧紧相连,在各行各业把平凡做成了不起、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为学校发展、为乡村振兴、为强国建设源源不断贡献智慧与力量。凝心聚力迎双甲,强国兴农作先锋。新征程无比辉煌,以昂扬向上的奋进姿态,以强国兴农的实际行动,为母校120周年“双甲子”建功献礼!
4、董宁校友,山西省林业与草原局核算中心
欣逢母校在庆祝建校118周年校庆之日,启动了双甲子校庆倒计时,深感激动,与有荣焉。虽然从事了林草内部审计事业,但是身为农大学子,无论走到哪里都始终不忘农大人的初心,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的理念,在青山绿水之间以农大人踏实、努力深耕细作,俯首甘为孺子牛,厚植美丽山西的生态绿色,我为自己是农大人而骄傲,也用自己20余年的拼搏奋斗把理想信念深植于祖国的青山绿水之间。
陕西校友会:
1.刘雄伟,陕西校友会秘书长,国家金融监管局陕西咸阳分局消保中心主任
“双甲子”校庆是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的一件大事、喜事,陕西校友会要精心谋划,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双甲子”校庆为契机,续写学校发展新篇章,让母校的昨天因校友而精彩,母校的今天因校友而荣耀,母校的明天更会因校友而辉煌。我决心积极参与学校治理,继续主动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支持学校建设发展,以实际行动表达爱校、荣校、兴校之情。动员陕西校友共同助力办好学校“双甲子”校庆活动,把120周年校庆办成一个展示中国农大应有的胸怀和气质、荣耀和感动、光荣与梦想的盛会。以母校“双甲子”校庆筹备为契机,进一步弘扬中国农大精神,展示中国农大形象,传播中国农大故事,与母校一起承担起“国字号”农大的使命,做强校先锋、强农先锋、强国先锋。
2.张蚌蚌,2017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博士毕业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
通过在线收听“建校120周年倒计时两周年校友工作座谈会”,深切感受到母校的发展日新月异、硕果累累,作为一名农大毕业学子,倍受鼓舞,倍感荣耀;同时,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也更加坚定在今后工作中践行“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校训,争做强农先锋!
3.齐颢与,西北大学科学技术处(高技术转移创新研究院)科员
我在线上学习了钟书记、孙校长的讲话,由衷地为“农大人”的身份而骄傲。在过去的近120年,母校经历了无数风雨,从建校之初就秉持着振兴我国农业发展的重担,母校始终坚守“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精神,埋头服务百姓,沉心培育英才,为祖国的农业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点赞”。这是母校的荣誉,更是我们所有农大校友的荣耀,我们“农大人”的骄傲!
我对母校的未来充满信心!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农大人主动站出,不断创新,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守卫国家农业安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有着百廿积淀、乘着时代的快车,母校的发展一定会蒸蒸日上!
我将继续弘扬农大精神!作为农大校友,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会始终坚守“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传承农学使命,解决民生所需,培育祖国英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农大精神,弘扬农大精神!
4.肖振鹏,信电学院2008级毕业生
看到学校举办建校120周年倒计时两周年校友工作座谈会的新闻,作为一名离开母校远游的游子感到非常振奋,由衷地为母校感到开心!农大这个略显低调的百年学府要展露出朝阳出云气象万千的气魄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百余年的风雨如晦,新时代的壮丽征程,我辈游子也当豪气干云,不负母校恩情,不负伟大时代,积极建功立业,山顶为峰,登顶而歌,用一个更好的自己为更好的母校庆生!
5.张馨月副秘书长,2013年经管学院毕业生
看了学校举办建校120周年倒计时两周年校友工作座谈会后我非常感动。10年前我在农大求学,在这里我收获了知识、友谊、视野……是农大塑造了我的三观,成就了我人生路上的发展。“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目前我从事的保险监管工作中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农业保险的发展,也算是在农业领域继续发挥专长,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就像座谈会上说的,每位校友组成了学校,正是校友的存在让农大发展得越来越好,在此我作为陕西校友会的副秘书长,我愿意为学校“双甲子”校庆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进一步弘扬中国农大精神,展示中国农大形象,传播中国农大故事,与学校一起承担起“国字号”农大的使命,做强校先锋、强农先锋、强国先锋,在走好自己人生路的同时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