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三全”共发力 助力发展开新篇
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在校友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植物保护学院紧密围绕学校重点工作任务要求,瞄准120周年校庆关键时间节点,周密谋划、严格落实学院校友工作,构建起信息联通、情感融通、资源汇通、交流畅通的“四通”工作模式,坚持校友工作全程、全域、全心的“三全”工作机制,校友工作展现出新的面貌,对学校、学院中心工作的推动作用愈发显著。
一、工作举措
1、信息联通,加强统筹谋划
学院党委将校友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学院发展大局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系统统筹科学谋划,认真分析学院校友的总体情况,结合当前学校、学院发展的重点需求,明确校友工作的思路举措。专门召开学院校友工作研讨会和校庆工作筹备会,先后召集在校师生和校友代表召开座谈交流会,听取意见建议,汇聚工作动能。招募在校学生担任校友工作志愿者,进一步充实人员力量。
学院集中整理学院历年历届校友的基本情况,摸清校友基数底数,为后续工作奠定基本条件。建立重点校友“一张表”,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汇总院士、国家级人才、处级及以上干部、各社会领域代表性人才等重点校友,并动态管理更新。持续关注校友发展动态信息,主动发现和对接校友成长发展中的关键共性问题,探索在学院力所可及的范围内提供针对性支持。
2、情感融通,激活心灵共鸣
学院坚持在校友工作中真情投入,在“心心相互”中加深理解、沟通情感、激活共鸣。在长期持续投入下,校友对学院的情感依赖更加显性、具体,许多校友在实现个人价值后通过回报母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7月11日,普渡大学生物科学系教授罗招庆校友向学院捐赠20万元设立“高萍奖学金”,彰显了广大校友心系母校的情怀。
罗招庆校友捐赠“高萍奖学金”
学院根据校友工作的特点,探索“关口前移”,做好应届毕业生的校友工作,通过学长助学金捐赠、填写心愿卡、发放校友纪念徽章等多种方式帮助毕业生完成从“在校生”到“校友”的转变,形成良好的校友工作氛围。特别是针对近几年“疫情”期间毕业的学生,专门于6月23日补办毕业典礼,并举办座谈交流会,来自祖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多位校友齐聚一堂,重温校园记忆,交流思想感情,激发奋进动力。
2020届至2022届毕业典礼暨座谈交流会
3、资源汇通,提升工作实效
学院将校友视作发展的重要资源,学院品牌活动“致远名家讲堂”“农声讲坛”“思得沙龙”“校友讲堂”“学长论道”等全年邀请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就的20余位校友回到校园,交流经验、分享感悟。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校友讲授《蝗虫体色的调控机制》,给师生带来精彩的学术大餐;“博物君”“无穷小亮”张辰亮校友做客“自然美育课堂”,吸引校内外千余人参加……
校友康乐院士(左上)、张辰亮(右上)、胡彬正高级农艺师(左下)、王韵婧博士(右下)等回校讲座交流
在“引进来”的同时,学院也重视“走出去”。学院组织“植梦未来”——大调研·促交流·共合作专项行动,赴全国八省(区)寻访校友,加深联系,携手合作。在学院承担的浙江省和上海市本科招生工作中,也充分发挥浙江校友会、上海校友会和在浙、沪校友的作用,在浙招生位次提升至35名。学院聘请多位校友担任成果转化工作站站长,为学院的社会服务工作“牵线搭桥”,开拓学院的社会资源。
4、交流畅通,真诚服务校友
学院将“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散结合起来,全方位多角度与校友沟通交流,真诚提供服务。2023年校庆期间,来自毕业20周年、入学30周年的4个班级校友集中返校,多位校友自行返校。学院以具有植保特色的文创产品为主体,设计校友礼包向返校校友发放,受到一致好评。全年累计返校校友超千人,创近来年新高。
植保本科1993级校友集中返校
植保本科2003届校友集中返校
学院通过微信群、QQ群、电话等多种方式向校友提供线上服务和关怀。先后设立校友工作联络人和工作电话,竭诚帮助校友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围绕关键时间节点向校友发送活动信息,提高校友的活跃度。对接好校友联络人,发挥好其在校友联络、团结中的桥梁作用,对热心校友工作、积极服务校友的联络人提供精神奖励。
二、亮点特色
1、全程:扩展校友工作领域
今日的在校生就是明日的校友,做好校友工作应当从在校生抓起。学院一方面通过邀请校友入校开展讲座、交流、招聘等方式加深在校生与校友的联系,帮助在校生拓宽眼界、了解专业,更好支撑“知农爱农”人才培养;另一方面积极吸纳在校生作为志愿者协助开展校友工作,增进在校生对校友的了解,为今后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学院设置“校友图书角”,由校友捐赠图书并在扉页书写寄语,增进各位校友与在校生的联系,用书籍的力量启迪青年植保学子的心灵,激励在校生奋发学习、全面成长,丰富学院的精神文化生活。
植物保护学院校友图书角
2、全域:助力学院建设发展
学院围绕当前的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梳理校友可以发挥作用之处,进一步实现学院与校友互相帮助、互相服务的良性循环。校友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捐钱捐物、宣传鼓动、知识交流、招生招聘等多种方式服务学校学院发展大局,更好助力学校学院建设。
我校北京校友会会长唐燕平(左)、浙江校友会秘书长谢叶飞(右图右二)关心支持学院工作
3、全心:创新校友文化名片
学院创造性探索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在校友工作中的“名片”作用,正式开馆两个月来接待校内外宾客数万人,其中包括院内、院外的多位校友及其亲友。学院特别面向未成年小朋友设计体验项目,引导校友子女了解农大、了解植保,将农大精神传承至下一代。
校友参观昆虫博物馆并参与亲子活动
三、存在不足
目前,学院校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协同工作机制尚不够健全,在人员、资金等方面相对匮乏;(2)校友联系渠道尚不够畅通,学院与学校校友会掌握的资源间没有充分对接;(3)校友资源整合尚不够系统,缺乏长远的体系化规划。
四、后续计划
接下来,学院将瞄准120周年校庆,进一步加强学院校友工作,广泛联络校友、积极服务校友,(1)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服务校友能力;(2)畅通合作渠道,实现校友与学院的共赢发展;(3)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校友的育人功能,以校友工作的新成效推动学院的新发展。
案例一:
百年荣光桃李归 师生重聚话往昔
——植物保护学院举办校友返校主题活动
黄秋展/文
刘浩宇 张梓琪 谭爽 吴昕怡 宋思源 黄鸿宇/图
在中国农业大学118周年校庆之际,为搭建校友平台,凝聚校友力量,共话未来发展,我院于10月14-15日举办了校友返校主题活动,包括入学30周年校友座谈会、毕业20周年校友座谈会、亲子活动、参观昆虫博物馆等系列活动,老校友、新同学共话往昔,畅谈未来。
毕业20周年校友座谈会
10月14日,毕业20周年校友座谈会在植保楼3060A会议室举行,03届植保校友齐聚一堂,共贺我校118岁生日。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原植保99级班主任赵竹村,原班主任高灵旺、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刘姝言、副院长赵文生、梁沛,教师代表彩万志教授、李志红教授、王琦教授出席本次座谈会。会议由99级校友、我院昆虫学系主任刘星月教授主持。
返校校友们依次做了自我介绍,并表达了对母校和校园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学校和学院巨大变化的感慨。还有部分校友在线参会,以“云返校”的方式庆贺母校生日。
副院长梁沛致欢迎词,欢迎校友们常回校看看,也期待与校友聚势谋远,共话未来,为推动学科发展和成果转化不断贡献植保人的力量。刘姝言对校友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感谢校友们作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为植保学子提供的强大背书,同时表示未来将更加充分发挥学院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校友间的联系,增进校友与学院的联动。
班主任赵竹村、高灵旺表达对校友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也盼望在120周年双甲校庆能够再次欢聚一堂,与学校共同谱写强国兴农新篇章。教师代表彩万志、李志红和王琦,与校友一起回忆了20年前的师生点滴,并表示人生既要有生活和工作,也要有远方,祝愿校友们身体健康、心怀远方。
会上还进行了图书捐赠仪式。校友们为师弟师妹们精心挑选了120本图书,并在每本书上亲笔手书寄语,将师兄师姐的力量和祝福源源不断传递下去。校友代表冉帅和在校生代表王治鑫、周梓怡一起完成了捐赠仪式。冉帅表示十分感谢学校和学院的栽培,很开心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聚首,她将牢记母校情,为植保学科发展贡献个人力量。最后,校友们为班主任和教师代表献花。
入学30周年校友座谈会
入学30周年校友座谈会在植保楼1009会议室举行,我院副院长赵文生出席本次座谈会。会上播放了学院为93级校友准备的老照片纪念册。大家依次介绍了自己的近况,并共同回忆大学生涯的青春岁月,抒发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并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
赵文生致欢迎词,对校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植保学院的发展历程。他表示,当前,植保学科的发展正迎来关键时期,教工人数突破学院历史最高水平,招生规模也大大增大。感谢各位对学院的持续关注,也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多与母校进行联动。
校友们自由交流后,在志愿者的陪同下参观了植保楼的实验室、昆虫博物馆等,并品尝了咖啡和玉米,最终共同合影留念。
趣味亲子活动
为了增强校友的返校体验,学院还特别准备了亲子活动。丰富的零食水果、文化衫DIY和趣味昆虫标本制作,让大人小孩都乐在其中。现场不仅有志愿者全程服务指导,还有小蜜蜂卡通人偶与孩子们互动拍照,引发了孩子们阵阵笑声。
参观昆虫博物馆
为了校友们直观感受植保楼的变化,我院还安排了参观植保楼和昆虫博物馆的环节,并在昆虫博物馆安排了专业志愿者讲解,为校友们提供沉浸式导览服务。
专属定制礼物
我院还为校友准备了饱含植保特色的大礼包,校友签到后领取,以此留念,让浓浓母校情得以延续。
案例二:
“万物有灵且美”
——植物保护学院校友、科普作者张辰亮作客自然美育讲堂
黄秋展 靳笑笑/文
邬东澎/图
11月28日,第七期自然美育课堂“万物有灵且美——科普作者张辰亮线下见面会”于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报告厅举行。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13届校友、《博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以对话问答形式,面对面与现场观众交流,分享他眼中奇妙的博物世界,现场人气火爆,到场观众逾千人。本次见面会由我院2020级本科生李原朗主持。
作为一名粉丝量级达千万的科普博主,张辰亮致力于科普相关工作已逾十年,内容输出涵盖图文、短视频、图书、纪录片等形式,他以幽默风趣的突出风格,带领无数人触达昆虫世界的奥妙。在这次见面会上,张辰亮分享了自己儿时观察和饲养昆虫的趣事,研究生时期野外采集的惊险经历,工作阶段遇到的挑战和应对方法等。
对于有志于从事昆虫专业相关工作及科普工作的学生提问,张辰亮表示,首先需要理性看待工作内容与兴趣爱好之间的偏差,调整期待,立足本职工作干出成绩,并鼓励同学们尽早着手准备,一方面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发展自身特长,另一方面梳理自己的作品,积累求职优势。
现场还有不少孩子与家长到场并提问,张辰亮就自身经历分享课余兴趣与学习成绩如何平衡的看法。他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在课余时间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但他强调学习成绩是第一位,只有更好的学习成绩,才能够让孩子在更高的起点上深入拓展兴趣爱好的深度与广度。
本期自然美育课堂现场气氛活跃,观众提问踊跃,最后在现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走向尾声。
讲座结束后,张辰亮参观了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我院学生为其逐一介绍昆虫博物馆的各个展区和精美展品。参观结束后,师生们一同合影,线下见面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