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迎双甲,强国兴农作先锋。校友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学校发展,增强学校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本年度,生物学院积极探索新型校友工作模式,通过完善校友资源数据、丰富校友活动内容、会见全国各地校友、走访业内知名企业、设计特色文创产品等形式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校院工作向前发展。
一、建立重点校友台账,完善校友数据资源
为动态了解重点校友情况,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助力校院发展,学院通过走访咨询教职工、校友问卷调研、往届学生名录查询等方式动态了解自建院起历届毕业生工作岗位、所在城市、发展近况等信息,对国家级人才的学界校友、县处级及以上级别的行政事业单位校友、区域负责人及以上的商界校友等重点校友建立重点校友数据台账,完善校友数据资源,同时为即将到来的40周年院庆做准备。目前我院已整理出学界重点校友75人,行政事业单位重点校友37人,商界重点校友38人。
图1 校友信息调研问卷
二、丰富特色活动内容,校院开放共迎校友
为丰富创新校友活动,搭建学院与校友间高质量沟通交流平台,欢迎广大校友“走进来”,本年度,学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友活动。校友返校系列活动,通过组织校友分享毕业后的发展轨迹、观看回忆纪念影片等形式充分促进学院与历届校友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家畅叙情谊、共话发展;校庆日系列活动,通过植物标本参观、特色拓染活动、国重实验室参观等形式为校友提供感悟学科文化,重拾旧时回忆的良好契机,增进学院与校友间的情感;校友嘉宾职业生涯分享会,通过邀请校友嘉宾分享职业发展路径助力在校生汲取优秀经验,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丰富多彩的校友活动不仅受到广大校友的支持与好评,也为学院与校友之间搭建了交流分享、沟通情感的高质量平台。
99级校友返校相聚 03级校友返校相聚
06级校友返校相聚 植物标本参观活动
特色拓染活动 校友嘉宾职业生涯分享会
图2 生物学院特色校友活动
三、结合学校招生工作,走访校友共话发展
为加强学院与全国各地校友间的沟通联络,提升校院生源质量,学院领导积极与天津、江苏校友对接开展工作。学院与天津校友会对接,参与校地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参与天津校友2023年迎新年会暨校地校企合作研讨会;走访昆山杜克大学、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江苏高校及企业,融汇校友力量,共同推动生源质量提升行动,促进校企合作项目发展。
此外,为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本年度,学院已走访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与当地校友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持续在科研项目合作,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
校地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天津校友2023年迎新年会暨校地校企合作研讨会
走访北京师范大学 走访首都师范大学
走访武汉大学 走访华中农业大学
走访北京理工大学 与上海校友交流
走访诺普再生 走访昆山杜克大学
图3 生物学院与全国各地校友开展活动
四、院企合作深度融合,访企交流稳保就业
为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本年度,由院领导带队,学院师生走访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百奥赛图(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ioBAY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行业内知名企业和产业园区,与企业校友洽谈共促毕业生就业,共同谋划院企合作项目发展。上述企业或产业园区积极支持学院工作,全部参与到我院举办的招聘双选会、宣讲会之中,毕业生反馈效果良好。
走访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走访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走访百奥赛图(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走访BioBAY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
图4 生物学院访企拓岗专项行动
五、设计特色文创产品,传递深厚校史文化
为凝聚校友与农大的深厚情结,传递深厚校史文化,学院精心设计了农大特色文创产品。一份老校门模型,承载着农大百廿年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象征着农大学子团结、朴实、求是、创新的精神内涵;一份显微镜模型,承载了一代又一代生院人孜孜不倦地探索生命科学奥秘,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科研精神。此外,学院还精心设计了笔记本、U盘、院徽刺绣等具有生院特色的文创产品,旨在推广校院文化,增强学生及校友归属感,保存美好的校园记忆。
图5 学院文创产品
在党委的坚实领导下,生物学院2023年校友工作取得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一是校友活动频次有待提高,本年度虽然学院已丰富校友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但与校友的联络力度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校友的沟通和联系,提高校友活动举办频次;二是重点校友挖掘维护力度不足,学院通过各种方式挖掘重点校友数据,但是也会出现重点校友未入台账的情况,在重点校友挖掘和数据维护方面学院还需继续努力;三是校友资源利用不足,目前学院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方面与校友之间的合作还是较少,校友资源利用不足,有待后续继续与广大校友深入合作,切实与校友一道共促校院发展。
未来,学院将继续探索校友工作新模式、新路径,结合当下发展需求,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总结经验做法,加强与校友的互动与合作,为校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